按照云不闲所说,一般的中等县城都能有一二百的牙人,像是淮安、扬州、济宁、苏州这些大地方,有成千上万的牙人,负责各行各业的事务。
比如说苏州府因为盛产丝织品,光是在盛泽镇,经营丝绸的牙行就有上千家。
这些牙行,有朝廷办的,有内宫办的,有地方政府办的,有藩王办的,还有各地豪强办的。
完全没有统合的可能。
这让裴元连后悔创业的机会都没有。
裴元只能收了心思,把精力都放到了购买奴仆上。
大明允许官宦人家拥有奴婢,数目上稍微有些限制,平民百姓则不许拥有奴婢。
嗯,和很多大明朝的政策一样,这条没什么卵用。
事实上大多数卖身为奴的,都是社会上最悲惨的一批人,他们除了托付自己,依靠主人家,在社会上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每年的水灾、旱灾、意外、疾病,都会制造出大量的这种失去一切的百姓。
朝廷既然顾不上他们的死活,总不能为了一纸冰冷的律法,就连他们最后的活路也断了吧。
所以朝廷对“卖身为奴”,或者“投身为仆”基本上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云不闲知道购买奴仆的忌讳,除了给裴元介绍了一些人牙子,没有参与任何的意见。
裴元逛了一上午,挑选了七八个看着清秀的女孩儿,打算给焦妍儿使唤。
犹豫了一会儿,又挑了几个看着老实憨厚的仆役,负责看门洒扫。
云不闲想了想建议道,“千户若是想找可靠的,最好是自己置办个庄子,养上几十户人家。年轻力壮的,就挑了跟着千户做事。若是老成持重的,可以放在宅子里。”
又道,“这种事,早晚都要做的,养上三五代,后世用的也合心。”
裴元之前没这种经验,听了之后赞赏道,“说得好,这是金玉良言。”
要说养人,还是要靠土地。
如果裴元在智化寺里积攒几百个来历不明的壮汉,这就是阴养死士,乃是取死之道。
可若是裴元在田庄里,养上几百农夫,那就是劳动生产模范村。
裴元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看怎么在京城周边弄一块田庄出来。
回去的时候,裴元想起当初朱厚照所言,不由轻轻一叹。
积攒白银、购买土地,裴元也终于是走上了这条道路。
有了这些仆人做事,裴元的小院很快做了调整。
焦妍儿搬去了后宅,前面也陆续收拾出来。
云唯霖再次上门帮着添补了些家具。
裴元也没和他客气,就当是之前骑墙的代价吧。
裴元想起给他更换驻地的事情,便向他询问道,“圆恩寺那边可去了,还待的惯吗?”
云唯霖连忙道,“昨夜卑职就是住在圆恩寺的,千户给卑职安排的地方,当然住得惯。”
裴元笑了笑,对他的态度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