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卢第五集团军下属的第三、第五、第十八军开始向边境推进后,指挥官夏尔·朗勒扎克将军依旧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心中的不安感丝毫没有减退。
那些从沙勒罗瓦逃回来的佛兰德伯传令兵的描述,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回响。
“敌人可能拥有十多挺重机枪.”
这样的描述就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朗勒扎克的心里。
一个连排级的单位,怎么可能装备十几挺重机枪?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萨克森人的步兵班排火力配置,高卢总参谋部是有过详细研究的,根据战前最新的信息,十多挺重机枪那至少是一个师级单位的配置了。
这也让朗勒扎克很担心,那些素质本就不高的佛兰德伯士兵,在战场巨大的混乱和恐惧中,完全搞错了敌人的真实规模
这不是他看不起这些的‘盟军’,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自从那场耻辱的‘萨高战争’惨败后,萨克森帝国凭借辉晶工业上的技术进步,包括人口在内的各方面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使得高卢共和国几乎是在亡国的压力下渡过了这些年。
将兵役年限提升到了‘现役5年、预备役12年’的严苛程度,令军队的专业化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而佛兰德伯联合王国的那些征召兵,无论是训练还是意志,都无法与高卢的老兵相提并论。
“将军,您还在担心沙勒罗瓦的情况吗?”
一名副官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轻声问道。
朗勒扎克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地图上沙勒罗瓦的位置,眼神凝重的点了点头。
“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霞飞总司令他们被南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根本不明白,一旦北线被撕开一个口子,整个巴黎都将暴露在萨克森人的兵锋之下。”
他指着地图上的桑布尔河,继续说道:
“如果萨克森人真的只是一支小股部队,他们为什么要冒着被我们主力围歼的风险,孤军深入到这里?他们的目标一定是这些桥梁!他们想为后续的大部队打开通道!”
副官听着,脸上也露出了担忧的神色。“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第三军他们最快也要明天下午才能抵达。”
“等不了那么久了!”
朗勒扎克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需要立刻知道沙勒罗瓦城里到底有多少萨克森人,他们的火力配置究竟是怎样的.情报,我需要确切的情报!”
他猛地转过身,对着副官下达了新的命令。
“立刻给第三骑兵师下令!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沙勒罗瓦前进!我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武装侦查也好、试探性进攻也罢,总之我必须以最快速度,得到关于沙勒罗瓦敌军规模的准确报告!”
“是,将军!”副官挺直了胸膛,立刻转身去传达命令。
夜色下,第三骑兵师的营地里一片忙碌。
刺耳的军号声划破了宁静,将睡梦中的骑兵们唤醒。
军官们的催促声和士兵们整理装备时‘叮铃哐啷’的杂音,还有马匹的响鼻混杂在一起,构成了骑兵营地里独特的战前曲目。
骑兵上尉利奥·博尔德拉,作为第三骑兵师下属第11龙骑兵团第二中队的指挥官,正一边快速地穿着自己的军服,一边对着手下的士官们大声下达着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