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5章 大变革的时刻(第一更,求订阅)

他们在那里讨着获奖的两个人在学术上的成果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羡慕,而更多的则是感慨,感慨着SEA在科学上的成就。

「不到区区二十年的时间,居然接连得到十九个诺贝尔奖,这可真是了不起啊。」

「是啊,今年一下就得到了两个,将来估计也会得到的。」

听着主任这幺说,朱卫华则说道:

「不用等将来,现在看是十九个,可是在SEA科学界,很多人都知道,事实上,他们还有至少15个以上具备诺贝尔奖潜力的学术成就,比如说集成电路、光纤通信、雷射光谱仪、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离子陷阱技术……这些都是物理学上的,还有化学方面的硼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用途研究、对核酸中DNA硷基序列的确定方法、固相化学合成法、高解析度核磁共振谱学,医学方面有器官移植、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当朱卫华在那里侃侃而谈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这些头发花白的教授们,无不是陷入了沉思,这些名词大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与西方科学交流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发现。

他们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抽着烟,或者喝着茶,神情大抵都是凝重的,这些穿着黑色或者蓝色棉袄的教授,年龄普通都在五十岁以上,自从恢复高考或者从乡下回来之后,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只想着能够尽快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好好的教授学生。

而现在听着朱卫华在那里说着这些科学上的发现时,他们无不惊愕的发现,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是一无所知的。

而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除了少数奖项之外,大都是被发现很长时间后,才会获奖。这也意味着这些发现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发现。

那幺现在西方国家的科学发展又到了什幺地步?

想着这些,他们又怎能不是心急如焚呢?

「真,真的没想到啊……」

主任在感慨之余,看着朱卫华说道:

「这些成果都是当年从咱们这里过去的人发现的?」

其它人也刷的一下把目光投向朱卫华,等着他的回答,而面对他们的询问,朱卫华说道:

「顾宪通是在内地读的高中,南洋大学毕业的,楚友臣是南洋大学的研究生,他是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对了和咱们学校化学系王教授他们应该是同届,甚至可能是同学……」

闻言众人皆是一阵沉默,主任更是默默的端起了茶杯,手握着茶杯他,久久无法言语,而这时,角落里有人像是想到什幺似的,说道:

「啊,我想起来了,楚友臣,没错,当年他确实挺优秀的,不过却没有考上公派留美,当时南洋大学在内地招生,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征求校长的意见后,校长还资助了他1000美元……」

角落里的周教授也是燕京大学毕业的,虽然学的是物理,但是当时学校不大,大抵上还有都有一些印象。

「其实,当年化学系里……也是人才济济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