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5章 铱星(第二更,求订阅)

作为太空通信专家的王宇翔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道:

「确实,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就像悬在高空的固定信号塔,覆盖范围虽广,但距离太远,信号损耗和延迟都没法解决。之前有团队尝试过用它做民用通信,最后都因为设备太大、体验太差不了了之。」

艾略特直接说道:

「那如果把卫星轨道降低呢?比如降到几百公里的高度,就像把地面基站搬到空中。这样一来,信号传输距离大大缩短,延迟和损耗都会减少,说不定还能实现手机直连卫星。」

「我也是这幺想的。」

张凯德眼前一亮,从文件夹里拿出一迭计算稿:

「这几天我算了很多组数据,传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通信终端之所以大,就是因为需要强大的信号接收器来捕捉远距离信号。如果轨道高度降到几百公里,终端体积就能大幅缩小,甚至能做成普通行动电话大小。」

王宇翔接过计算稿,快速浏览后皱起眉头:

「但低轨卫星覆盖范围小,要实现全球通信,需要多少颗才行?如果数量太多,发射和维护成本会很高,公司不一定会批准,卫星是很贵的。」

三人围在桌前,开始埋头计算。张凯德在白板上画出极地轨道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把卫星放在极地轨道上,这样卫星能覆盖地球的南北两极,避免出现通信盲区。我初步计算了一下,轨道高度780km,轨道倾角86.4°,轨道周期111分钟,每颗卫星设置3500个信道,服务寿命5到10年,这样的参数下,多少颗卫星能实现全球覆盖?」

艾略特立即对着电子计算机输入数据,公司的超级计算机,只用了几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按照这个参数,每颗卫星的覆盖范围大约能覆盖地球表面的1.5%,要实现无缝覆盖,最少需要66颗卫星。这个数量比传统方案少很多,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

「66颗?这确实是个最优解。」

王宇翔兴奋地说:

「用最少的卫星实现行动电话直连太空,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满足全球通信需求。而且每颗卫星5000个信道,足够应对初期的用户量,服务寿命也能保证长期收益。」

张凯德却没有立刻点头,他沉思片刻后说:

「66颗虽然能实现覆盖,但万一有卫星出现故障,或者遇到极端天气影响信号,很可能会出现通信中断。为了确保通信质量,我们是不是应该增加几颗卫星作为备份?」

艾略特点点头:

「有道理。低轨卫星受大气阻力影响,轨道可能会发生偏移,需要定期调整。如果增加11颗卫星,总共77颗,就算有几颗卫星需要维护或出现故障,也能保证全球通信不中断。」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