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李毅安几乎夜夜难眠,眼前总在交替闪现着和平的窗景与核爆的废墟,这些疑问更是反复撕扯着他的思绪。
尽管是他要求柏林实施行动,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样的行动会有什么威慑,或许只是能阻止一时,但却无法阻止一世,当一个国家产生这样的野心之后,又怎么可能会因为死几个人放弃呢?
柏林迎上李毅安的目光,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却又透着坚定:
“我们只能寄望于,这次的行动能让他们清醒,让他们意识到继续下去的代价,从而主动收手。”
“寄望?”
李毅安轻轻摇头,指尖在报告上用力按了按,然后轻轻的叩击着,说道:
“不,我们不能只靠‘寄望’。我要的不是模棱两可的警示,而是一个足够响亮、足够深刻,能让他们永远铭记的信号。”
他走到窗边,再次望向那片蓝天大海,只是此刻,他的眼神里没有了欣赏,只剩下不容置疑的决断:
“这个信号,就像是当年印度那样——所有试图触碰核禁区的国家都看清楚——谁想打破规则,谁想拿世界安危当赌注,谁就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我要他们一想到核武器,就想起我们传递的信号,一提起核计划,就不敢再迈出半步。”
柏林看着李毅安的背影,那道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也格外沉重。他明白,李毅安要的不是一次简单的行动,而是一场能重塑格局的震慑。
他缓缓点头:“我明白了,但是,他们只是出资方,如果我们采取军事行动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毕竟,美国与其签署有防务条约。”
柏林说的是事实,石油与美元的绑定就在于,美国向哈萨提供安全保障,而哈萨则同意以美元结算。
在这种情况下,sea是不可能采用军事行动的。
“我说的并不是军事入侵,”
李毅安摇了摇头,然后说道:
“我说的是其它的方式,我们要用其它的方式,来确保这个信号,足够清晰,足够有力。”
李毅安没有回头,只是望着远处的海岸线,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当然,最后,我们要的是永久的敬畏。”
办公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而李毅安就这样看着报告。
应该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