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曼谷奇迹(第一更,求订阅)

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 。

其中的艰辛,只有亲历者们才能够明白。

接着宋文乐就指着路边的招牌,说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暹罗的语言文字开始国语化,大量的暹罗本地人受各种原因影响,纷纷改姓。”

看着路边那些招牌上方块字,车上的人无不是一阵沉默,车里有几个人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但是张张嘴却没有说出来。

而宋文乐则接着介绍道:

“当时,除了进一步发展大米种植业,向海外出口优质香米之外,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纺织、制、水泥、玻璃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

当然这一切工作对经济的发展并非立竿见影的。不过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最初十年基础建设为后来的经济起飞积蓄了势能。”

“也就是说,他们用十年的时间打了个基础是吗?”

不得不说领导就是领导,他看待所有问题不同于普通人,很轻易的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是的,他们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改善了经济,提高了国民收入, ,其政府首相范静捷就开始着手推动重工业发展。”

自由军司令出身的范静捷,从王国复辟后,就一直是其首相,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才成就了现在的“曼谷奇迹”。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于暹罗而言,范静捷同样也等于天降猛人,正是在他和他所率领的那个团队的努力之下,暹罗才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

“从那时起,他们就走上了同时振兴造船、电子、机械、钢铁、汽车、石化、原子能等技术集约型核心产业的道路。根据“选择和集中”的原则,各领域选定 、公路、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五年前,范静捷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要改造工业结构,扩大产业基础;要发展综合化学、造船和机械工业,有必要引进最新技术,建设大型工厂。将重化工业与电子工业同时并进……”

虽然宋文乐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里的情况,但是车上的人所受到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

二十多年前,这里还只出产大米,可是现在呢?

现在这里却可以建造几百万吨商船。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毕竟那可是造船,而且制造的还是万吨轮!

这听起来真的有些不太现实。

“你是说,他们去年造了 ?”

“是的,这两年暹罗的造船业呈爆炸式增长,这与他们的重工业的崛起密不可分。根据有关报告称,今年,暹罗首次在新增订单量上超越sea,跃居世界第一,这震惊了全球造船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