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必然之路(第三更,求订阅)

是工作上的吗?

似乎也不太像,难道是什么私事?

想了想,顾正宏还是谈起了正事,便说道:

“理事,还有二十分钟就到东海了。”

“嗯。”

李奕唯点了点头,还是没说话,但是目光却投向了东海,虽然东海距离长安有 ,人口超过 ,在此之前,他并来没来过这里。

虽然如此,他也知道东海是sea的钢铁之城,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东海钢铁公司。

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地,虽然东海钢铁并不是殖业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但……这些企业都是姓李的。而且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他并不怎么担心东海钢铁是否会研制殷瓦钢,因为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东海钢铁是不会拒绝这款高利润附加值的产品。

“理事,之前在电话中,东海钢铁这边对殷瓦钢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虽然生产难度大,但是,他们同样也需要高利润的优质合金钢材,毕竟,现在暹罗和大马的钢铁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其有竞争关系,而技术是东海钢铁的最大优势……”

随后,顾正宏便向理事解释起了大马和暹罗的钢铁工业,其实,他们的钢铁工业发展,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产业升级之路。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都是轻纺、玩具、鞋包之类等的轻工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sea的产业转移,但是早在产业规划之初,他们就已经确定了产业升级道路。

就像大马在五零年代末,利用伦敦毒雾的契机吸引英国化工产业投资一样,他们都适时的根据经济的发展,制定了相应重工业发展计划,通过发展电力、石化、钢铁、铁路、机床、汽车以及造船等行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这种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需求带动了发展,就像暹罗,在 ,但是,因为政府大力投资公路、港口、机场和城市建设,拉动了对建筑钢材螺纹钢、线材的巨大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早 ,现在更是超过 。

“……在整个六零年代,暹罗钢铁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普遍在70%以上,甚至某些年份接近90%。

而为了实现钢铁自给化, ,吸引海外投资以及技术,发展钢铁工业,而暹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就是东海钢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暹罗钢铁的年产量已经突破 、线材以及其它各种小型型钢等。

但是受限于技术无法生产或产能不足的高附加值产品,如汽车用钢板、镀锌板、电工钢、高端线材等。而这也是东海钢铁主要出口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利润率很高,但是,普通钢材的市场确实受到了冲击。”

听着顾正宏的介绍,已经把心思收回到工作上的李奕唯,则点了点头,说道:

“产业替代、产业升级,都是不可能避免的,任何国家不可能永远只进口,而不发展进口替代,这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就连同高附加值产品的替代,也是时间问题……”

话音落下后,李奕唯把目光投向窗外,看着越来越近的东海钢铁公司,说道:

“三十年前,谁能想到这里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而三十年后,也许,就是暹罗钢铁了,谁知道呢,毕竟,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曼谷奇迹嘛……”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