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9章 南洋之隼(第一更,求订阅)

赵伟杰回答问题时,把目光投向了张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隼是不断升级的,在其重量增加的同时,它使用的rw1涡扇发动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推重比超过5的航空发动机,其早期型号最大推力52.5千牛,加力推力89.8千牛,推重比是5. .5千牛,加力推力97.8千牛,推重比是6.3,这也是e型战斗机性能仍然维持不变的根本原因。”

张克点了点头,说道:

“你的建议是换发动机?”

“这不太可能,根据bmw公司的计算,哪怕是他们再对rw-1发动机挖潜,它的推重比也不会超过7,所以,他们已经停止了对它的进一步发展。”

“没错,动力部正在全力搞p 。”

听着同僚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辞,张克把目光投向赵伟杰,等着他的回答。

“bmw公司也是要赚钱的,rw1发动机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当年它的早期型号高空性能相对较差,所以隼在早期的高空马赫数不高,而 .1。而 ,无非就是因为能挣钱,现在不愿意,也是如此,可是别忘了在市场上还有 “隼”!”

强调着“ ”这个数字之后,赵伟杰又接着说道:

“所以,我们只需要说服他们提供新的发动机就好,况且哪怕就是推重比增加到7,它的推力也就不比f 。再加了新一代的雷达,到时候,它的性能甚至可以达到f %,甚至可以达到90%,这无论是对于我军还是盟国军队,都是极其重要的战力扩充。

即便是将来,f3战斗机服役了,我们也可以把二手的隼卖给或者以军援的形式提供给第三世界。”

听着赵伟杰讲述的这个看似极其美妙的未来,一众人不禁有些怦然心动,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聂永胜,再次问道:

“现在的三代机用的都是电传操纵系统,而“隼”并不是,这对它的性能肯定会有一定影响的。”

“聂主任,你说的没错,“隼”虽然没有采用电传操纵系统,但它从e型开始采用了双余度高权限增稳控制系统,本质上虽然是机械飞控,但所达到的技术指标与电传操纵系统类似,具有仰角和航向控制等电传操控的功能。同时,“隼”的增稳飞控系统不具备迎角和过载限制能力,这使得它可以进行高过载机动,空军的“隼”曾在空战中多次出现近 。“隼”的性能基本满足了高亚音速空中优势作战的需要,强大的机动能力,加速和爬升能力,使其非常适合争夺战区制空权。嗯……”

用力的点了点头,赵伟杰说道:

“这也是我认为应该对“隼”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原因!它原本就是一架最接近三代战斗机的二代战斗机,只需要稍做改进,其性能就不逊于三代战斗机。所以,为什么要停止进一步的改进?”

接着他又送了一记马屁,看着张克说道:

“说实话,随着我对“隼”的了解,我越来越佩服当初的设计团队,是如何在二十年前,设计出如此优良的战斗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