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4章 被卡脖子的老大哥(第三更,求订立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电子技术,光学技术,从集成电路到电子计算机,甚至就连同光学镜片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好,但是苏联……他们落后我们至少十年,在这个差距下,他们即便是拿到了无人机……也造不出同样性能的死神。”

这是自负吗?

不,这是现实,现实就是sea在电子技术上对苏联是遥遥领先的,而无人机本身就是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于一身的,两者缺一不可。

而对于这些技术远远落后于sea的苏联来说,他们想要攻克这些技术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

莫斯科,泽列诺格勒。

这里是苏联的硅谷,苏联的半导体技术中心。

此时,在这个试验室之中,看着利用显微镜拍摄的集成电路照片,萨兰特这位集成电路工程师,整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在他的身后,站着一名将军,将军看了看集成电路的照片,然后又看了一眼萨兰特,问道:

“怎么样,我们能够制造出来吗?”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科兹维列夫的语气严肃,身为国防部副部长的他,是知道苏联电子技术水平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在晶体管技术投入的力量并不多,因为苏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军事角度出发,他们研究之后发现晶体管这个东西扛不住核电磁脉冲,结构并不复杂的电子管反而比晶体管更加耐造,苏联决定另辟蹊径将电子管小型化,就能扛得住和美国的核大战。

就在他们全力以赴搞电子管小型化的时候,sea的集成电路横空出世,其优异的性能简直亮瞎所有人的眼睛,面对死重的电子管和突飞猛进的集成电路性能。

苏联不得不开始转向,开始了集成电路的追赶,可是追赶这么多年,非但没有缩小距离,距离反而被拉大了。

面对将军的问题,萨兰特并没有立即回答,而作为苏联电子技术主管的肖金,也没有说话,穿了一套深色西装站在将军身后的,乔尔扶了他的那副金属眼镜,有些紧张的说道:

“将军,这很困难,从技术上来说,早在五年前,永宁蔡司就推出了步进式光刻机dsw 。这款光刻机使用波长 。镜头则是永宁蔡司的s-planar 10/0.28。dsw的分辨率可达1微米,可以将电路刻到 ,

也正是从那时起,sea的集成电路进入到1微米时代,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处理器……”

乔尔指着照片说道:

“它的3微米制程,这种军标处理器,虽然在制程上落后于现在的产品,但是其性能更可靠,而我们也就刚刚突破了5微米制程,而且成品率很低,将军……”

抿了抿嘴唇,乔尔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