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8章 老大哥的如意算盘(第二更,求订阅

前往导师格勒,李毅安并没有乘飞机,而是乘坐高铁——苏联的高铁。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不仅用高铁将莫斯科和导师格勒连接在一起,还修建了莫斯科基辅,莫斯科到明斯克,甚至就连莫斯科到阿拉木图高铁也在修建之中。

而在国际上,还修建了莫斯科到柏林的高铁,并且规划了利用高铁网络将华约国家串联在一起的“高速铁路网”。

显然苏联军方意识到了高铁在运兵等方面的优势,在军方的支持下,苏联的高铁建设速度被加快了许多,而另一方面,高铁的大发展,也给苏联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毕竟,大基建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利器。

而与此同时,当年为了推销汽车生产线,由sea提供技术支持以北欧和加拿大标准的修建的高寒地带高速公路,也出现在苏联的土地上,不过,相比于高铁,苏联的高速公路筑建就慢了很多,直到现在,只修建了莫斯科到导师格勒以及明斯克等少数几条高速公路。

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并没有改善交通的意愿,或者说,苏联人压根就没有意识到高速公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比于高速公路,苏联军方更愿意修建军事意义重大的高速铁路。

“没想到,现在苏联居然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强国了……”

在高铁的车厢里,李毅安的内心不禁感慨起来。

众所周知,苏联的高铁技术源自于sea,只不过其车厢更苏联化,与sea的子弹列车有点类似,但又有所区别,显然,苏联的工程师的想法很简单——内部的核心技术可以是sea的,但是外形一定要是苏联的。

“果然,真的很苏联啊!”

在李毅安感慨着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的是,在克里姆林宫武器库大楼的会议室之中,那些苏联高层,这会因为他的建议,已经争吵了起来。

“技术交换,我们难道要用我们的导弹去换取他们的石油管道吗?”

基里连科有些激动的说道,虽然他并不是军人,但是他非常清楚,苏联什么技术最先进,民用技术连提都不用提,苏联只有与军事相关的科技才值得一换。

其它的都是垃圾,这不是外国的评价,是他们自己的评价,他们自己都看不上自己的技术。

“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导弹,他们的战斧比我们的导弹要先进,火箭也不比我们的差。”

好吧,这也是扎心的现实。

其实,连勃列日涅夫也很清楚,他的手里并没有多少牌,于是他便开口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