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7章 大力出奇迹 (第二更,求订阅)

但是造出来以后,使用过程中,问题可来了,这玩意使用起来费用可不止燃料啊。

检修费用可比燃料费用多多了!

主要原因是,当时人类的工业水平还不太够,材料,加工,微电子,都不太能够支持这个想法。

首先,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每次飞行后都要拆下来,更换易损件和防护耗材,然后再重新装回去。

所以不能频繁发射。原计划两周就能发射一次的航天飞机一般半年都发射不了一次。

而之所以需要半年,就是因为航天飞机每次维修隔热瓦要费超过 6个月时间,甚至,导致 。

除了那两次事故之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故,但安全返航,因为脱落的隔热瓦下面正好是一个不锈钢天线,它的耐热强度远高于铝合金。马斯克正是看到了相关资料,才决定用不锈钢造星舰。

由于不锈钢的耐热性更好,它的隔热瓦自然也没必要像航天飞机那样高档,航天飞机要求隔热瓦两侧温差 ,隔热瓦薄了,甚至还能抵消一点不锈钢的重量。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成功的经验,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时,李毅安就选择了拿来主义,直接指出不锈钢。

它更廉价,更耐高温,自然也就成了航天飞机的选择。再加上的新型的低成本,同时可保证高可靠度和低维护时间的隔热瓦,也是sea航天飞机研制的重点。

这就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优点。

甚至还要再加了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甲烷机没有积碳,更有利于重复使用的优势,也是其中的优势。

当然,这是细节,苏联的情报人员是无法获得这些设计细节。可是切洛梅还是靠着他个人的能力,推测出了一些答案,甚至窥探到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设计思路。

不得不说,大神永远都是大神。

听着切洛梅的解释,库塔霍夫元帅说道:

“也就是说,他们的航天飞机可能更结实,更有利于反复使用是吗?”

“至少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元帅。”

想了一下,切洛梅说道:

“我认为,在航天技术上,sea的路径更适合我们,美国的或许是最先进的,但是sea更注重成本控制,他们可以用更少的钱,达成同样的任务,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正是切洛梅以及科罗廖夫等人最佩服sea的地方,他们进行登月费的资金甚至比苏联还要少,这简直就是奇迹的,而这正是成本控制的优势所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