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维克多·格卢什科夫在六年年表达了使用全国自动化系统对经济过程实行全面信息化的想法,这一系统的基础就是建立全苏联统一的计算机中心网络……把所有数据放进超级计算机,它就能为我们计算出一切……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计算一切之后,会告诉每个人——从具体的工作岗位开始——该做什么,需要生产多少……
……目前该计划得到批准,并且进行试点,将 。
试点结果成效是极其显著,结果显示仅仅在去年,这些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支出节省了 。”
看着有关苏联版的“互联网”应用,应该说是把互联网与其经济相互融合的应用,这是极具特色的,李毅安微微一愣,然后自言自语道:
“果然很有苏联特色啊!”
看着报告中提到的,苏联版的互联网——格卢什科夫提出的ogas为三级网络结构:位于莫斯科的网络中心、约 ,同时各终端间也可互相通信。
在另一个世界,格卢什科夫的“全国自动化系统”,被军方驳回了,因为军队不愿与民用经济计划者分享信息,可是现在,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sea互联网的推出,从最初的“学术网”到现在的互联网,再加上美国以及欧洲各国的跟进。
苏联同样也加入了这个赛道,全国自动化系统,简称ogas;这是一项苏联的全国性网络工程,不仅是全国性的,还涉及到其它的东欧国家。
光纤、电子计算机的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切,让原本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有了超级电子计算机,那么他们的经济体制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李毅安不禁有些期待了,不仅仅是期待着柯西金的改革能够继续推行下去,他甚至还期待着,超级计算机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苏联。
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在李毅安满怀期待,且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苏联,期待着他的未来的时候,在另一边,柯西金一行人,还是没能做出是否引进sea的汽车生产设备。
“……可以肯定的是,sea确实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制造工厂,他们的工厂之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机床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甚至就连切割钢板,都是采用自动化激光切割机床,工人只需要输入数据,就可以完成钢板的切割,但是……”
在会议室中,考察团的随行专家说道:
“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是,他们的很多机器设备都是受巴统禁运管控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否会向我们转让这些设备呢?如果不转让这些设备的话,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引进他们的技术?”
专家指出的问题确实是非常现实的,哪怕是他们拿出美元,黄金向西方国家采购机器设备也必须要考虑到巴统协议的存在。
自从美国设立巴统协议之后,苏联就很难从西方国家获得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即便是获得了也都是一些比较落后的技术。
“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从意大利引进汽车制造厂,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意大利更接近于我们,还有就是他们的机器相对落后一些,更适合我们进行仿制。”
这样的话要是说出去肯定会让所有人震惊的,因为——之所以拒绝引进,是因为对方的技术太过先进了。
是这恰恰也是苏联工程师们最务实的一面,他们并没有去盲目的追求先进,而是立足于本国的工业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