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安手指着地图,半真半假的说道。
“而没有了英军的阻碍,届时以色列势必会向西奈半岛进军,用西奈半岛构建自己的防御纵深。在这种情况下,运河有可能成为两国交战的最前沿。”
阁下的分析,让朱万哲惊诧道。
“阁下,以色列……很小的,他们能打败埃及?”
“能不能打,不一定和国家大小有关系,印度也很大嘛……”
尽管并不是故意的,但是李毅安有小小的“辱印”了,但是拿印度和以色列相比绝对是有些辱以了。
毕竟在另一个世界,以色列作为中东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一次又一次的用胜利去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而李毅安之所以会提到以色列,无非就是为了拿以色列出来做个由头,毕竟,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从而导致了英法两国的干涉,他们和以色列联手拿下了西奈半岛以及苏伊士运河。
这也导致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尽管最终在美国和苏俄的干涉下,英法两国灰溜溜的撤军了,但是也把运河的脆弱性暴露在世人的眼前。
仅仅 ,以色列就横扫西奈半岛,损失惨重的埃及军队只能退守到运河西岸,使运河成为双方对峙的前线。
在接下来的近 ,加上后来运河的拓宽所导致的停航,在长达 。
而危机其实就是商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