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人类是靠希望活着

会议室内的众人闻言,觉得避难所的建设目前看来已有效果,这次伤亡比例就是直观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员继续说道,“根据统计,十六万的死亡人员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不是死于声猎者,而是自尽身亡。”

这个数据一出,众人都陷入沉默。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四百人自我了断。

一名心理专家痛心道:“这次规则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而且不能因为规则结束就忽视,这种心理创伤是会留下很大后遗症的。”

“是的。”数据员说道,“这一万两千余人,有超过两千人是在规则结束后这一周内自尽的。”

会议室内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齐齐看向负责人。

高良伟神情严肃。他的出身,让他对于压抑环境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也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一直放任下去,再过几条类似规则,迟早会崩盘。有可能到最后规则还没打垮人类,人类反而自己因为各种压力而导致社会彻底崩溃。

只是,他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这时那名心理学专家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看不到希望。人类是一种靠希望、靠对明天的期待而活着的生物,‘活一天算一天’这种心态实际上根本无法持久……如果人们一直看不到希望,就会自我崩溃。”

“问题是,怎么让人们产生希望?”有人语气有些丧气的说道,“不要说普通大众,就连我们不也只能等着盗火者不断发布规则吗。”

“不。”高良伟道,“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兴建了大量避难所,在这次规则中有效降低了伤亡人数,这就是人类主观能动性产生的结果,在我看来这就是希望。”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

“我倒是有一个主意。”一名社会学家这时开口,“一个能让人们产生积极性、产生期望的主意。只是,这些主意可能不会被允许。”

“不必有什么顾忌,直接说。”

“好。那就是公开数据,包括一些人员伤亡等机密数据。”社会学家一开口,就让房间内众人大吃一惊。

有人想要反驳,但被高良伟用眼神制止,示意继续听下去。

社会学家继续说道:“人们没有积极性,是因为一切都是在被动接受。盗火者发布的规则、官方的安排……人们几乎无法主动选择做什么,这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客体感。”

“所以,将秘密数据在社会上公开。人们知道后,会代入到决策者的视角,主动去思考该如何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做调整、甚至彼此之间会讨论更好的改变对策等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