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总,你上次说港城明星在内地其实拥有不俗的人气,对吗?”
“我确实表达过这个意思。”
“更准确一点的表达,应该是在内地还有人气的港圈明星,基本都是还活跃在大银幕上的主角,其他配角和年轻演员,内地观众只会觉得眼熟但不熟悉。”
“……”
“港城现在每年拍摄的影视作品,也养活不了这些配角,他们与其去开出租车、洗盘子、送外卖赚外快,还不如来内地当配角,赚的可能比一般港剧主角都多。”
陈秀表达的方式还算委婉,但言语内容却异常直接。
谈判桌上聊到的内容,很少会偏离主题。
他刚才提到的港圈配角养活不了自己,来内地当配角拍戏赚的多,其实就是在比喻帝皇娱乐和大唐影业之间的关系。
阳.albert当然也听懂了其中的意思,所以他那紧蹙的眉头,就没松开过。
沉默半晌,阳.albert缓缓坐直身体,目光如炬的盯着陈秀,道:“陈总,帝皇娱乐的合作对象,并不是只有大唐影业一个选择。”
“当然,这次帝皇娱乐跟博纳、阿狸合作的电影《无双》也很优秀,我昨天也有去看。”
陈秀态度显得很放松,身上没有一点谈判陷入僵局的尴尬。
夸完了《无双》,他话锋一转,道:“像这样的电影,应该已经是港城最好的作品了,《无双》昨天的票房是3.3亿,猫眼上预测的最终票房是 《万里归途》的三分之一。”
争论只会让场面无法解开,事实却能让人无话可说。
陈秀说的这些数据,都是手机可查的,阳.albert反驳都反驳不了。
《无双》已经是港圈最好的电影了,但票房预期却只有《万里归途》的三分之一。
然后,《万里归途》也不算是近年来最好的内地电影,票房排在它前面的还有三部,并且将来还会越来越多。
港圈所谓的明星,放在现实商业逻辑之中,含金量还剩下多少?
看着阳.albert让坐直的身体,缓缓泄气下去,陈秀忽然说了句题外话。
“阳总,港片的黄金年代是什么时期的事啊?”
阳.albert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家的,自然清楚。
“大概上世纪 。”
“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呵呵,我也是从我奶奶口中了解到的那个时期,当时国内的工业化产品好像只能通过港城销往海外,你们那个时候的工资在十年间翻了好几倍。”
“确实如此。”
“有了经济基础,才会想着去发展娱乐,所谓的港片黄金年代也就应运而生了。”
陈秀目光灼灼,没去把话彻底说透,他相信阳.albert听得明白。
已经退出谈判桌,沦为旁观者的魏讽、霍纹希,脸上神色不断变化,心中也明白了陈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