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孟家祖训,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既然一切因我而起,那便使一切罪厄,加诸我身!
……
孟浪回到自己的房间。
取出被自己藏在衣柜最底下的《我的奋斗》。
让他有些失望的是,这一次的书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就连字迹都看不出任何变淡的迹象。
孟浪皱眉沉思。
或许只是发现凶手的存在,并不足以改变未来?
又或许,这本书的版本「更新」需要一个冷却时间?得让蝴蝶再飞一会儿?
想到这里,孟浪立刻回忆起来,自己收到这本自传的时间是昨天晚上,而它发生第一次「更新」应该是今天中午12点左右。
难道中午十二点,就是一个时间节点?
嗯!划重点!
孟浪决定每隔一段时间就好好观察一下,摸索出它的「更新频率」。
如果这本自传是「日更」「周更」甚至是「月更」,那自己显然必须珍惜每一次窥探未来的机会……
他再次翻动《我的奋斗》,开始尝试从里面找出更多改变命运的线索。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孟浪已经基本明确了这本神奇「自传」的正确打开方式。
什幺都不做,未来肯定是不会有任何变化。
所以自己需要在「自传」发生变化之前,制定出一个最有可能扭转未来的周密计划并予以执行。
然后再根据「自传」更新反馈的「未来」,进行计划纠错,一步步改变悲惨的命运。
如果得到的「未来」依旧不尽如人意,那幺就再次进行以上循环,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从而最终达成理想的「完美人生」!
至于什幺是理想的「完美人生」,孟浪暂时还没想好。
不过至少,不应该在监狱中度过……
这个过程有点像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常见的PDCA循环。
PDCA循环,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
一个循环结束后,如果生产出来的并不是理想中的产品,那幺就调整生产参数,再次执行以上循环,一次次的纠错,最终得到最完美的产品。
虽然场景不一样,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