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他李承干,并非朽木!

直接质疑皇帝的教育成果和太子的基本智商!

褚遂良顿时语塞,慌忙躬身道:「臣……臣绝非此意!臣不敢!」

他额角见汗,知道自己这迂回一击,也被对方轻而易举地化解,反而弄得自己一身腥。

话已至此,再无人敢续加发难。

韦悰、张行成、褚遂良等人讪讪退下,如同斗败的公鸡,在百官无声的注视下,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

高踞御座的李世民,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沉默了片刻,终是开口,声音平稳依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论:「太子勤学好问,本是佳事。圣人之道,深奥精微,有所疑问亦是常情。然……」他话锋微转,目光落在李承干身上,带着淡淡的警示,「言语之间,亦当注意分寸,恪守人子之礼。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众卿不必再议。」

他看似各打五十大板,轻轻放下,实则保全了太子的颜面,也止住了朝堂的进一步纷争。

随即,他仿佛不经意地将话题引开,目光扫过群臣:「徙囚实边之议,太子所奏,颇有见地。就依其所奏大意,着由中书、门下细化条陈,再行奏报。」

这一句话,更是意味深长。

仿佛方才那场惊涛骇浪从未发生,反而肯定了太子在另一项政务上的能力。

朝会就在这种诡异而平静的氛围中结束了。

百官依序退出两仪殿,许多人仍忍不住低声议论,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今日太子之表现,实在太过出乎意料,简直判若两人!

李承干保持着镇定沉稳的姿态,努力控制着几乎要飞扬起来的步伐,一步一步,尽量如常地随着人流退出。

直到返回东宫,沉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掩上,隔绝了所有窥探的视线,他方才猛地长长舒出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后背竟已被冷汗浸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