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争论陷入僵持之际,李世民忽开口道:「太子于此有何见解?」
殿内顿时阒寂。
所有目光齐集李承干之身。
不少大臣面露讶色,未料皇帝竟于此案垂询太子之意。
李承干不慌不忙,出列行礼,而后平静启奏:「臣愚见,诸位大臣所言皆有理据,然皆未能全盘考量。」
其略作停顿,见李世民微颔首示意续言,便继而奏道:「徙死罪犯实边确可节省开支,然风险甚巨。招募良家子虽属稳妥,然耗资巨大。儿臣以为,可采折中之策。」
「其一,死罪犯人可徙,然非简单流放。宜择其情节较轻、身怀一技之长者优先。至西州后,非为单纯服苦役,而应编入屯田组织,予其自新之望。表现良好者,数年后可酌减刑期甚至赦免复良,授以田产。」
「其二,同时劝诱良家子迁往。朝廷可颁优惠:愿赴西州者,每丁授田五十亩,永业田加倍,十年内赋税减半。并官给耕牛、粮种、初始口粮。」
「其三,拣选年轻文吏赴西州管理屯田、教化民众。任期以三年为度,期满考绩优异者,返朝升迁优先。」
「如此,则死囚有自新之路,良家子得安身之业,朝廷获实边之效,年轻官吏得历练之机。四方皆得其所,方为长久之计。」
李承干语气平稳,条理粲然,奏毕从容退回本位。
殿内一片寂然。
大臣们面面相觑,多有面露惊异者。
李世民眼中掠过明显讶色。
细细打量李承干,欲自那张平静面容寻出些许端倪。
长孙无忌内心波澜暗涌。
其敏锐察觉,此绝非太子平素所能构想之策。
背后定有高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