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277:周星星问诊

一九九九年的最后几天,在《开心家族》持续的观影热潮和媒体对“王盛年”的总结与热议中悄然流逝。

王盛的工作重心,几乎完全倾斜到了《潜伏》剧组。

“津城站”片场,成了他待得最久的地方。

他与王志纹、蒋文丽、李呦斌等一众戏骨泡在一起,反复打磨每一场戏,每一个眼神。

年代的质感、谍战的紧张、人性的复杂,都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追求中,一点点被萃取出来,凝固在胶片之上。

剧组氛围严肃而高效,所有人都被王盛那种对作品的虔诚和清晰的艺术追求所感染,投入了百分百的心力。

与此同时,京信大厦的盛影传媒和光线传媒总部,虽然少了王盛坐镇,却在年关时节呈现出另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

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忙着进行年度总结、核算业绩、制定来年计划。

私人订制婚庆电影、金禧典藏、影像记忆项目、电视电影事业部、电视剧长剧部门、影院级电影业务……庞大的“盛影系”机器,在王盛搭建的框架和指定的方向下,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着。

现金流极其健康,甚至可以说是汹涌澎湃。

电视电影项目,今年共生产了 ,分到盛影传媒和北影制片公司手里,还余 ,盛影传媒约 ,大概还余下3亿左右。

电视电影项目是把京城打造成“中国影都”的重点项目,在有关部门的扶持和推介下,生产的片子根本不愁卖,均摊给全国每家地市级及以上的电视台就行,这是保证京城影视行业稳步发展的一大保障,在电视市场繁荣的当下,不可能断。

算上前两年的收入,电视电影这块,盛影传媒赚了大概八亿多,使得盛影传媒的账面上趴着令人艳羡的巨额资金。

其他业务和这一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私人订制业务依旧是公司第二大利润来源,本年度贡献了一亿多。

电视剧业务、影院级电影、金禧典藏、影像记忆、电视节目制作……这些业务,都是大几千万的量级,主要是用来养人,不过加起来,利润也有几亿。

总的算下来,年营收对得起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龙头这个称呼。

王盛虽在剧组,但对公司的掌控并未放松。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