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256:嘚瑟的老韩

十月的京城,秋意已浓。

金黄的银杏叶点缀着大街小巷,天空高远澄澈,空气中弥漫着收获季节特有的清冽与充实。

《横空出世》的热度并未随着国庆黄金周的结束而消退,反而如同酝酿已久的美酒,香气愈发醇厚地扩散开来。

影院里的掌声与热议,逐渐蔓延到街头巷尾、办公室、校园课堂。

这部影片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磅礴精神,在‘饱和式宣传’的强有力推动下,精准地击中了时代脉搏,引发了一场远超电影本身的社会共鸣。

十月十一日,周一。

经过数天的最终统计与汇总,来自专资办和中影集团发行部门的权威数据,如同一声惊雷,正式在业内炸响:

“献礼巨制《横空出世》,在十月一日至七日的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票房(含各级单位、学校、军队系统组织的包场收入)累计达到约五千五百五十七万元!”

这个数字,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五千五百五十七万!仅仅七天!

在 。

它不仅仅意味着《横空出世》成为了现象级的观影事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件事:主旋律影片只要拍得真诚、拍得震撼、拍出水平,同样可以拥有无与伦比的商业号召力和市场吸引力,甚至远超许多商业类型片。

这彻底打破了以往一些人对主旋律影片“叫好不叫座”、“只能靠行政指令组织观看”的刻板印象。

几乎在同一时间,十月十二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文化版块,在显要位置刊登了王盛的第二篇关于《横空出世》的文章,这次是一篇更为私人化、情感也更丰沛的观后感,标题为《那份沉默的惊雷,终在我们心中回响》。

相较于上一篇影评的宏观与引导,这篇观后感笔触更为细腻。

王盛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影院里受到的灵魂洗礼。

他写到那些无名英雄的选择与坚守,写到那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纯粹与伟大,写到影片如何让他重新审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