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249:‘王对王’

“一个工人子弟出身,靠着北影厂体系崛起;一个标准的大院子弟,带着京圈老牌势力回归。嘿嘿,这下有热闹看了!”有人幸灾乐祸地拱火。

“什么工人子弟大院子弟,现在都啥年代了,还论这个?”也有人觉得这种划分过于陈旧。

“你不懂,这里头讲究大了!王盛代表的是‘正规军’,是整合了国有制片厂资源的新势力,走的是工业化、市场化路线。王蒴那边,更像是以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为核心的‘老京圈’,讲究的是人脉、是圈子文化、是那股子‘爷’的范儿。这两边撞上,有意思!”

舆论在发酵,比较在所难免。

人们津津乐道于两人迥异的背景和崛起路径:

王蒴,大院子弟,骨子里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叛逆精神,作品嬉笑怒骂,解构崇高,精准捕捉了社会转型期一部分城市青年的迷茫与躁动,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偶像。

他的巅峰期,身边聚集了叶惊、马未嘟、郑小龙等一帮大院子弟和文化名流,在京圈说一不二,人称“王司令”。

王盛,北影厂普通职工子弟,起点更低,却凭借着惊人的商业嗅觉和魄力,从“私人订制婚庆电影”这个意想不到的切入点入手,盘活北影厂闲置资源,继而借助韩三坪的支持,硬生生拉起一个囊括全国三十一家电影厂的“电视内容发行联盟”。

他不仅做内容,更构建了一套从制作到发行、甚至延伸到艺人经纪、动画、电视节目的庞大体系。

他招收三十一家电影厂子弟和职工,解决了大量就业,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利益共同体。

其声势和实际掌控的资源,早已超越了单纯内容创作的范畴,被圈内人敬畏地称为“总舵主”。

一个靠文字和思想引领风骚,一个靠商业和资源开疆拓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