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我要搞新北影!
一九九八年三月的京城。
空气中的躁动与文化领域的喧嚣交织在一起。
就在《快乐女声》的余热和张伯芝现象引发的讨论尚未完全平息之际,一则来自上层、影响更为深远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内部炸响。
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被改组为更为人熟知的“总局”。
这一变动,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改,更意味着管理体制、职能划分的深刻调整,标志着中国的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原有的部分行政职能划归新成立的信息产业部,而总局则将更侧重于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和内容监管。
消息传来,系统内各单位反应各异,有观望,有揣测,更有嗅觉敏锐者,从中嗅到了新一轮改革与布局的机遇。
在这新旧体制转换的微妙时刻,一次由广电系统内核心电影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旨在“畅谈未来改革发展”的内部研讨会,在京郊某处不显山露水的会议中心举行。
与会者囊括了各大电影制片厂、省级电影公司以及新成立的总局相关司局的负责人。
会场气氛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每个人都清楚,这既是对过去两年的总结,也可能决定着未来资源的流向和格局的划分。
北影厂厂长韩三坪自然是会场焦点之一。
他穿着一身深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坐在标有“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席位后,气度沉凝。
在过去两年里,他领导下的北影厂,凭借与王盛深度绑定的盛影传媒,通过婚庆录像、电视电影、影院大片乃至选秀节目,完成了一场令人瞠目的逆袭,从一个需要上级拨款、职工子弟就业都成问题的老牌国营厂,一跃成为全国电影系统内经济效益最好、市场活力最强的单位之一。
会议进行到各单位负责人发言环节。
轮到韩三坪时,他稳步走上发言席,调整了一下话筒。
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用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与朱泳德、中国电影公司老总佟刚等熟识或暗含较量的对手目光短暂相接,也看到了许多来自地方电影厂代表眼中混杂着羡慕、好奇乃至一丝嫉妒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