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174:剧本定调,名捕出世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前二十集的分集大纲和前十集的完整剧本初稿。”赵老师最后总结道:“整体风格定位为:古装武侠侦探悬疑剧。既有江湖的热血豪情,也有朝堂的波谲云诡,更有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

赵老师汇报完毕,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都在消化这些信息。

李囯立导演率先开口,他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港味,但表达清晰:“赵老师团队的思路很清晰,人物先行,这点我非常同意。

港岛拍武侠剧,很多时候也是靠鲜明的人物留住观众。不过,”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担心的是节奏。内地剧集通常篇幅较长,如果按照传统章回体的方式,一个案子拖好几集,恐怕会流失年轻观众。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借鉴一些美剧或日剧的节奏,比如一集解决一个小危机,两三集处理一个完整案件,同时埋下主线伏笔?确保每集都有钩子,让观众有追下去的动力。”

蔡怡浓也补充道:“李导说的节奏问题很重要。另外就是情感线的处理。原著中感情戏份相对含蓄,但电视剧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情感共鸣的需求很高。

我们是否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强化一些情感冲突和暧昧互动?比如冷血和楚离陌的相识相知过程,可以更细腻一些?当然,尺度要把握好,不能变成狗血言情剧。”

武侠组的一位年轻编剧忍不住插话:“李导,蔡制片,关于节奏,我们其实有考虑。我们设计的单元案件,基本控制在 。

比如第一个单元‘铜钱案’,看似是普通的江湖仇杀,实则牵扯出伪造官银的线索,背后隐约有蔡京的影子,同时也借此引出了追命的过往。”

另一位老编剧则对情感线持谨慎态度:“适当强化可以,但必须符合人物性格。无情因其经历,情感是内敛甚至封闭的,突然给他加很多感情戏,容易崩人设。冷血的感情更应该是从无到有、缓慢升温的过程,突兀的强化反而失真。”

讨论逐渐热烈起来,双方就剧本的节奏把控、情感戏份的浓淡、某些关键情节(如“逆水寒”中顾惜朝与戚少商的恩怨如何融入)的处理方式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偶尔也会有观点的碰撞。

王盛大部分时间在倾听,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关键点。

他看得出,李囯立和港岛团队带来的商业化、类型化叙事经验,与内地编剧对原著底蕴和人物内涵的坚持,正在产生有益的化学反应。

这种碰撞,正是他想要的。

争论暂告一段落时,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王盛身上,等待他最终定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