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寒风呼啸,却被厚厚的窗帘隔绝,室内暖气充足,烟雾缭绕,气氛严肃而专注。
《那山那人那狗》开拍前的最后一次筹备汇报会正在这里举行。
导演霍健起坐在长桌一侧,身边坐着副导演、摄影师、美术指导等核心主创。
厂长韩三坪并未列席,全权交由项目发起人和实际掌控者王盛来主持定夺。
王盛坐在主位,穿着简单的深色毛衣,手指间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钢笔,神情专注地听着汇报。
霍健起亲自做着最后的陈述:“外景地最终定在湘西凤凰、怀化周边的山区,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三次堪景,路线、机位、当地协调都已落实。天气是最大的变数,但我们也准备了雨季拍摄的预案。”
他顿了顿,开始汇报演员阵容:“父亲一角,我们邀请了中戏的滕汝骏老师。滕老师的演技和气质,沉稳内敛,饱经风霜的感觉非常符合我们对乡村老邮递员的想象,他已经深入研究角色一个多月了。”
王盛微微颔首,滕汝骏就是原版里那个演父亲的,他放心。
“儿子一角。”
霍健起看向王盛,语气中带着一丝满意:“经过多轮试镜和考量,最终定下了光线传媒旗下刚刚签约的黄小明。”
他补充解释道:“小明虽然年轻,但形象阳光正气,眼神里有股倔劲儿和淳朴感,和我们想要的‘走出大山又回归乡土’的儿子形象很契合。
关键是,他过去一年参与了张扬好几部电视电影的拍摄,有男主有配角,实战经验丰富,镜头感比很多同龄人强得多,磨合起来会很快。”
王盛心中了然。
这个时空的黄小明,因为北影厂联盟电视电影的批量生产,获得了远比同龄人更多的实践机会,虽然没有一炮而红的代表作,但基本功和经验扎实了不少,褪去了些许青涩,正处在演技上升的黄金期。
霍健起选他,是看中了这份“被市场初步验证过”的可靠性和与角色的贴合度。
“母亲一角,由我们北影厂演员剧团的老演员,陈茜老师出演,演技厚重,能压得住场。”
“至于片中的关键女性角色,那位清澈的侗族姑娘:”霍健起说到这里,语气轻松了些:“我们邀请了李晓冉来客串。她现在的知名度和观众缘都很好,而且片酬……按内部价算,性价比很高。她的气质偏都市,但造型上可以做调整,突出那种山泉般的纯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