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63:大势所趋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盛,王盛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部长,”韩三坪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们理解各地存在差异,也愿意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

但是,资金回笼的速度直接关系到电影厂的生死存亡!我们投入巨资拍摄电影,不是为了让资金沉淀在漫长的结算周期里的。三个月!”

他伸出三根手指,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我们能接受的底线!影片上映后,每个月的分账票房,必须在该月结束后的三个月内结清!这是保证电影生产良性循环的最低要求。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我们宁愿暂时不扩大上映范围,也不能让宝贵的资金被无限期占用,影响后续一系列项目的推进。

北影厂上下近万职工,联盟内几十家电影厂数万同仁,都指着这些资金吃饭、搞创作!”

一招鲜吃遍天。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

北影厂联盟如今财大气粗,确实有底气说这个话。

《30天》的成功更是让他们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

副部长沉吟着,目光在双方代表脸上逡巡。

就在这时,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朱泳德并没有继续在结算周期上强硬反对,反而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他叹了口气,仿佛做出了巨大让步般说道:“韩厂长的难处,我们也能理解。电影生产确实需要资金快速回笼。

如果……如果部里觉得三个月内结清是可行的方向,我们魔都方面,可以带头尝试,尽力去推动,做好表率。”

他这话一出,不仅韩三坪和王盛微微一愣,连他身边的一些省级公司老总也露出了错愕的神情。

朱总这是……要松口?

但朱泳德紧接着说道:“不过,既然要推行分账制,那么这个分账的比例,就必须明确下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部片子一个谈法,混乱不堪。我看,《30天》提出的制片方分百分之四十,放映方留百分之六十,这个比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还是值得商榷的。

放映方承担了影院运营、宣传、人员等大量成本,百分之六十是否足以覆盖并产生合理利润?我认为,需要更审慎的评估。”

他巧妙地将皮球又踢了回来,试图在分账比例上为放映方争取更多利益。

王盛听到这里,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