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63:大势所趋

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星期一。

新年的气息尚未完全散去,京城广播电影电视部某间庄重肃穆的会议室里,却已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硝烟。

暖气的热量驱不散与会者眉宇间的凝重,椭圆形的会议桌旁,泾渭分明地坐着决定中国电影市场下一步走向的关键人物。

一端是以北影厂厂长韩三坪为核心的“进攻方”,身旁坐着年轻却气场沉稳的盛影传媒总经理王盛,以及紫禁城影业董事长张和坪。

他们代表着凭借《30天》的成功以及电影厂联盟新模式锐意进取的力量。

另一端,则是以魔都电影电视公司总经理朱泳德为首的“防守方”,周围簇拥着来自各省、直辖市电影公司的老总们。

他们面色各异,有的愤懑,有的忧虑,有的则眼神闪烁,盘算着自身利益。

他们代表着传统发行放映体系的既得利益阶层。

会议桌的主位,端坐着广播电影电视部的一位副部长,他面色平和,目光深邃,主持着这场关乎电影发行体制未来走向的协调会。

部里相关司局负责人及宣传口的代表分坐两侧,默默观察。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茶香与烟味混合,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副部长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天把大家请来,目的很明确,就是协调《30天》这部片子后续在全国发行的问题。

片子呢,在京城、津城和苏省七市上映,到今天也满一个月了。成绩,有目共睹。”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韩三坪一方,“三坪同志,你们报上来的最终票房是?”

韩三坪早有准备,沉声应道:“部长,各位领导,《30天》在九地上映整一个月,最终总票房为五千零九十六万元。”

他强调了一下:“这是在仅九个城市,并且严格执行分账制下取得的票房。”

“五千零九十六万……”

这个数字在会议室里引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尽管不少人提前知晓,但再次听到,依然感到震撼。

在 、 ,仅在部分城市上映,能取得如此成绩,堪称奇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