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北影厂韩三坪搞的那个“电影厂联盟”弄出来的动静?
不是地方自发的文化创新项目?
但这群众反响是实打实的热烈、正面!
这年头,能同时获得普通百姓和部分文艺评论者交口称赞的文化产品可不多见。
尤其是那种“将人民群众从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中解救出来”的评价,虽然直白,却戳中了不少管理者和有识之士的内心。
这已不是简单的收视率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健康文艺风尚”的高度。
于是,一份份带着积极评价和情况说明的报告,又被报送至了广播电影电视部相关司局,等其他几个部委。
……
不出意料的,韩三坪再次被请到了部里开会。
与上次会议室里弥漫的质疑、审视气氛截然不同,这次与会领导们的脸上都带着和煦的笑容。
出席会议的阵容也显示了上面对此事的重视程度:除了主管电影、电视剧生产的副部长,还有主管宣传导向、群众文化的副部长,办公厅主任,以及电影局、电视剧司、宣传司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文化部、宣传部代表。
称得上是‘三部委会审’。
会议由那位主管宣传导向的副部长主持。
他首先肯定了电影厂联盟近期在电视电影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坪同志啊,”副部长笑容可掬:“没想到你们这个联盟,不声不响地,给全国观众送来了一份‘文化大餐’嘛!
各地反馈回来的情况很好,群众是真喜欢,评价很高!说你们是‘文艺清流’,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很高的荣誉啊!”
另一位副部长接过话头:“尤其是《婚纱》这样的片子,情感真挚,导向健康,既有艺术性,又接地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说明,我们国有电影厂的力量是强大的,关键在于怎么引导,怎么激发活力。你们这条路子,看来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