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标非常明确——北太平庄。
那里是北影厂所在地,是报纸上说的“中国影都”的核心,是她梦想启航的地方。
只有靠近那里,才能接触到最多的机会。
问过路人,挤上一辆能到西北方向的公交车,投了币,在拥挤的车厢里找了个角落站稳。
车窗外的景象从站前的繁华喧嚣,逐渐变为略显陈旧但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楼房。
她紧紧抱着行李,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窗外,努力记住路过的标志性建筑,心里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听到报站“北太平庄到了”,范小胖赶紧提着箱子下了车。
果然,如同报道中所说,这一带明显能感觉到一种不同于火车站附近的氛围。
街道上多了许多背着相机、讨论着剧本、或是行色匆匆但眼神透着股“圈内人”劲头的年轻人。
路边的店铺招牌,也多了些“影视器材”、“剧本创作”、“演员经纪”之类的字样。
但也正因北影厂的复苏和大量人口的涌入,这里的房产中介门店如同雨后春笋,一家挨着一家。
玻璃窗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租房信息,穿着西装的中介们站在门口,目光敏锐地扫视着过往行人。
范小胖摸了摸缝在口袋里那薄薄一沓钱——这是她全部的“启动资金”,大约两千块,是过去一年省吃俭用加上离家时父母塞给她的。
往后,她主要得靠家里每月寄来的四百元生活费度日。
这笔钱在琴岛或许能过得不错,但在京城,尤其是在这影视圈核心地带,显得格外捉襟见肘。
中介?
那笔不菲的中介费是她绝对承受不起的。
范小胖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自己找!
她拖着箱子,避开那些中介热情的目光,一头扎进了北太平庄周边错综复杂的胡同和大杂院里。
这里的居民区多是些有些年头的筒子楼和平房院落,充满了市井的生活气息。
她看到一个院子就钻进去,仰着头寻找有没有贴在墙上的、手写的“出租”小广告,或者干脆敲开一楼的住户,操着略带琴岛口音的普通话,怯生生地问:“阿姨/大叔,请问这儿有房出租吗?”
大多数时候,得到的都是摇头或者不耐烦的摆手。
“没有没有!”
“早租出去啦!”
“小姑娘找中介去!”
一路走,一路问,一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