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高度赞扬了《中国人》这首歌曲,称其“旋律激昂磅礴,歌词饱含深情,唱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共同期盼和对港岛回归的真挚祝福”,认为这是“青年一代爱国情怀与艺术才华的完美结合”。
文章还特别提到,这首歌曲为两地文艺交流提供了优秀的载体,呼吁内地与港岛文艺界人士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共同为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增进同胞情谊贡献力量。
这篇文章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或发表评论文章,对《中国人》及其创作背景进行报道和评述。就连内地驻港的媒体机构,如《文汇报》、《大公报》等,也摘要刊发了相关消息,开始在港岛文艺界和民众中引发关注。
一场围绕着一首歌、一个主题的媒体造势,悄然拉开序幕。
……
这股由官方主导、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浪潮,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艺圈和京城的地域范围,悄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九月九日,周一。
京城,海定区。
一所普通的艺术职业高中里,下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下斑驳的光影。
放学铃声早已响过,同学们大多都已离开。
高二文秘班的教室里,显得有些空旷安静。
靠窗的位置上还坐着一个少女。
她叫高媛媛。
与班上大多数未来可能走向企事业单位文员岗位的同学不同,高媛媛的身上带着一种与文秘专业似乎不太搭调的文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