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厂内部一切如常,《家和万事兴》的推进按部就班,王盛甚至抽空去参加了青年科技发展论坛的筹备会,仿佛根本没把艺术中心的举动放在心上。
这种沉默,在某些人看来,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八月七日下午,王盛正在调度中心和霍健起讨论几个关键场景的分镜头设计,桌上的诺基亚 。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区号是艺术中心那边的。
王盛瞥了一眼,没有立刻去接,而是对霍健起笑了笑:“霍导,你看这个机位,如果稍微仰拍一点,是不是更能突出姥爷当时那种既滑稽又心酸的感觉?”
霍健起点头表示赞同,两人又讨论了几句。
电话固执地响着,直到第三遍,王盛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手机,按下接听键,语气平静无波:“喂,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中带着几分圆熟的中年男声:“是盛影传媒的王总吗?我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郑小龙。”
王盛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却依旧平淡:“哦,郑主任,您好。”
“哈哈,王总,好久不见。”郑小龙的笑声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惯有的亲和力。
王盛:“郑主任是大忙人,理解理解。”
“王总……”
郑小龙收敛起笑声,解释道:“不瞒你说,我也是刚听说,最近外面传得风言风语,说什么京圈内讧,火拼之类的,实在是不像话。
于台长也关心这个事情,觉得大家同在一个锅里吃饭,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把关系搞得太僵,良性竞争是好事,但氛围还是要以和为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