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房子在京城婚庆行业的地位他有所耳闻,王盛能拿下这样一个平台的独家合作,其意义远非接几个散单可比。这意味着一块稳定且庞大的业务来源,意味着“盛影”这个草台班子,真的开始切入了一个成规模的市场。
“千真万确,厂长。”王盛肯定地回答,指了指刚刚放在办公桌上的纸张:“这便是昨天刚签的合同,一年期,上面有服务套餐和价格。”
韩三坪拿起桌上的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当他看到“ ”、“ ”、“ ”的定价,以及后面粗略估算的惊人毛利时,韩三坪眉头下意识的微微蹙起。
王盛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厂长,这只是紫房子一家的业务量。
我简单调查、计算了一下京城婚庆市场的规模。
。
即便只有10%的新人选择专业的婚庆服务,这也是 。
紫房子作为行业龙头,即便只占据其中15%的市场份额,那就是每年 。”
这些数据,是昨天跟赵经理喝酒的时候,随口套来的。
他拿出自己熬夜计算的表格,语速加快,数字清晰:“假设这 %选择低端套餐,约 ,年毛利 。30%选择中端套餐,约 ,年毛利约 。10%选择中高端套餐,约 ,年毛利约 。”
王盛没有交实底,毛利要比他说的多不少。
他语气顿了顿,接着道:“也就是说,仅紫房子的承包业务一项,年毛利预估就能达到 。这还没算我们自有品牌‘盛影传媒’接的高端业务,那个毛利更高。如果高端业务每月能接 ,每单毛利也有 。所有业务加起来一共…… !”
王盛目光灼灼地看着韩三坪:“厂长,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只算了紫房子一家。如果我们自己能进一步打开市场,或者与其他婚庆公司合作,月入几十万,甚至冲击百万,也并非不可能!”
话音落下。
办公室里陷入一片寂静。
韩三坪放下文件,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手指交叉放在身前,目光深沉地审视着王盛,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年轻的北影厂子弟。
他没想到,短短时间内,王盛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更是画出了如此大的一张饼。
而这张饼,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一个刚刚签下的实体合同和一套看似粗糙却逻辑清晰的计算。
利润很诱人,前景很光明。
但韩三坪几乎是立刻看到了这光明前景背后巨大的阴影。
“你的算法,是基于设备、人手充足且高效运转的理想状态。”韩三坪缓缓开口,一针见血:“但你现在有什么?靠厂里支持的那点老旧设备和五万块借款,你能同时开几组机?
紫房子的单子要是密集起来,你接得住吗?人手从哪来?临时找来的人员,技术能达到要求吗?
设备损耗、更新换代的钱又从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