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的户型有两种,一室或者两室,没有独立卫生间,更没有独立厨房和独立阳台。
单元楼还没建的时候,筒子楼的两室户型,通常只会分给眼下住在单元楼的那些人住,绝大数厂职工只能分到一室,三口之家勉强还能住下,再多就不行了。
生存环境的限制,加之后来的政策限制,导致绝大多数北影厂职工不敢多生,因此,北影厂职工家庭多是三口之家。
十九岁的王盛,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其父亲在七十年代末被分配到北影厂后勤保障部门的运输车间工作,担任驾驶员,工作一年后,分到了一间筒子楼的一室户型。
八十年代,随着单元楼建成,住在筒子楼两室户型的人搬走,他们一家才靠着王父工龄长的优势和王母是化妆车间技术骨干的优势,抢到了一间筒子楼的两室户型,面积三十多平米。
去年,眼瞅王盛学习一塌糊涂,高考无望,恰逢厂里动员、补助职工子女去北电开设的春季培训班学习,虽说没有确切的包分配通知,但包分配的小道消息满天飞,王母一琢磨,就给王盛报了北电摄影系开设的春季培训班,学制一年,上个月中旬刚刚结业。
结果谁能想到,根本不包分配。
王母去找人事科、宣传科讨要说法,这些科室的负责人,就拿1月份人事部颁布的《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为理由,拒绝包分配,更不承认有包分配这件事情,鬼知道去年那些风言风语是谁传的,王母被气的差点乳腺增生。
王盛带着同期结业的一众北影厂子弟,去找厂人事科讨要说法,结果一帮子弟血气上涌,和出言有些难听的厂保卫科打了起来,他本人也挨了三棍,在后续辗转腾挪,躲避防御的时候,不幸踩空摔倒,脑袋磕在了台阶上,闹了个头破血流,当场昏迷的下场。
等再次醒来,王盛已经被穿越者——野路子出身的网剧导演王盛‘夺舍’了……
……
砰砰砰!
“王盛、王盛!”
“来了、来了……”
在家养伤的王盛,放下手里的杂志,从床上起身,朝门口走了去。
就几步路的功夫,王盛住在兼具客厅、餐厅功能,与公共走廊链接的外屋。
打开门。
外面的公共走廊,站着一个黑壮黑壮,怒气冲冲的青年。
他叫陈良,是王盛的发小,也是北影厂职工的子女,去年北电各系开设春季培训班招生时,和王盛一块进了摄影系开设的培训班。
……
“他妈的,厂里真不是东西。”
陈良骂骂咧咧的和王盛走进了房间。
王家外屋,摆放着一张单人床,一张茶几,一张沙发,一个橱柜,一个衣柜,墙上挂着王盛几年前夺得的体育标兵奖状,还有全家福、日历,王父王母从剧组带回来的电影海报。
“出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