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长思量】
春三月,京城暖风和煦,街上行人如织。
布政坊内倒是一片宁静,这里住得都是朝中重臣,尤其是内阁首辅的宅邸外,虽然有大量前来拜谒的官员在等候,场间依旧没有骚动喧哗,毕竟都知道首辅大人喜欢清净。
宁珩之今年五十八岁,这个年纪在大燕历任内阁首辅之中属于年轻的一档,比如先帝朝第一任首辅受命时已近七旬。
今上登基二十年,宁珩之从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到吏部尚书只用了七年,而且他在太和七年升任吏部尚书便同时入阁,虽然当时他在内阁排序最末,但凭借天官之职几近能与首辅抗衡。
太和十四年,宁珩之终于熬走了他前面的阁老们,登上首辅之位,成为大燕文官之首。
换而言之,宁珩之升为首辅那一年仅五十二岁,这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首辅,而且他还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殿试状元。
他这一生可谓风光无限荣宠至极,更难得的是天子至今对他依旧信任且倚重,这让他的首辅之位无比稳固,亦让围绕在他身边的官员们始终坚信这艘大船不会倾覆。
但是近来几位宁党高层都察觉到一丝不安的暗流。
“元辅。”
刑部尚书卫铮放下手中的茶盏,沉吟道:“不知陛下是想让沈尚书卸任之后入阁,还是以大司空兼任内阁大学士?”
从去年开始,沈望即将入阁的消息便在朝野间悄然传开,庙堂诸公对这种现象很熟悉——这是天子有意放出风声,提前观察朝堂对此的反应,如果没有过于激烈的反对声,他会逐步推进此事。
卫铮默认没人可以阻挡天子的圣意,而他的问题则切中这件事的紧要之处。
内阁之中,除首辅和次辅之外的阁臣权责范围一直没有定例,全看天子是否授予额外的职事。
就拿宁珩之来说,当初他刚入阁就能和首辅分庭抗礼,就是因为他兼任吏部尚书一职,手里掌握着大燕成千上万官员的考评和升降。
如今沈望入阁已成定局,但他将来在内阁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其中仍旧大有文章可做。
宁珩之淡淡道:“沈望这两年在工部做得极好,陛下对他很满意。”
此言一出,卫铮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同时眼底浮现些许艳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