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商贸发达的缘故,仪真县贫富悬殊的情况格外严重,一边是依靠漕运和盐业腰缠万贯纸醉金迷的富绅,一边是因为水患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只能靠着在县城西面运河码头做苦力维持生活。
薛淮对此的感受非常清晰。
城内消遣去处林立,亦有很多人穿着粗布衣裳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富贵气息和穷苦景象交错汇聚,编织成一幅世情冷暖的画卷。
“厅尊大人,县衙到了。”
负责带路的兵丁恭敬地说着。
薛淮微微颔首,旋即下马向前望去。
和威严肃穆的江都县衙相比,仪真县衙要显得简朴许多,并非是指建筑规制的缺漏,而是门前没有彰显官府威仪的衙役,匾额亦因风雨的侵袭褪色。
薛淮在门外等了一阵,里面才有两名官吏急匆匆地跑出来,慌乱地行礼道:“卑职拜见厅尊!”
他们气喘吁吁地做着自我介绍,左边那人是仪真县丞卢静,右边则是县衙礼房司吏孟宇。
薛淮平静地问道:“章知县何在?”
卢静紧张地咽着口水,应道:“回厅尊,章知县上午便离开县衙,带人前往西南巡查江堤去了。”
薛淮不置可否,迈步进入县衙,余者连忙跟了上去。
县衙之内很安静,薛淮一路走来只见到小猫两三只,显然大部分官吏都已外出。
卢静连忙解释道:“厅尊,因为夏汛将至,章知县担忧去年水患重现,近来发动县衙官吏检查各处江堤与河堤状况。卑职负责留守县衙,若是百姓有纠纷需要决断,便由下官先行处置,等章知县回来再向他禀报。”
他这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从侧面能看出知县章时勇于实干,不过跟随薛淮前来的府衙属官却觉得章时这是故作姿态。
进入二堂,薛淮坐下用茶,泰然自若地揉了揉大腿。
即便他没有松懈,每天都会点时间练习江胜传授的拳法,但这副身躯依旧不够强壮,赶了大半天的路难免双腿酸痛。
“卢县丞。”
王贵开口问道:“不知贵县可曾收到府衙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