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爷爷的信!【求月票】

“傍晚来一元观吃晚饭,讨论一下提升粮食产量的事。”

正在武德殿办公的李隆基一听,赶紧答应道:

“谨遵姑姑号令,侄儿忙完手头的奏折就去。”

要是别的事儿,李三郎会处理完手头的事再动身,但提升粮食产量,这可是国之大事,再要紧的政务也要为此事让路!

另一边,北宋哲宗世界,赵煦拔营后,随大军慢悠悠的向西行进,经过几天时间,总算赶到了郑州荥泽,也就是后世的桃峪,黄河下游的起点。

黄河身为华夏的母亲河,上游不声不响,中游虽然声势浩大,但一直顺着自己的河道前行,算是规规矩矩。

但从荥泽到入海口的下游就不一样了,打宋朝开始,黄河下游成了华北和黄淮平原的灾难,三年一决堤,五年一改道,几乎就没安生过。

黄河边上,章惇抚须说道:

“如今看来,借助黄河阻挡辽国南侵,是个非常错误的操作,若当时没改道,或许黄河还不会是如今的模样。”

北宋期间,黄河改道几十次,遍布整个华北平原,现在黄河的河道并不好,河底太高,堤坝太弱,几乎每年都会决堤,以至于汉唐时期的富庶之地河北,如今多了不少白地。

赵煦问道:

“黄河可有治理之策?”

曾布想了想,出了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可按照汉朝之法,掘开大堤,让其自行流淌,等河道形成,命人在两岸筑堤便可……西汉到盛唐数百年间,黄河没给百姓造成灾难,便是此法的功劳。”

要是没有三易回河,这个办法还行,但现在整个华北几乎全是黄河故道,真要掘开大地让黄河自由发挥,说不定会分成数个岔口,整个河北都会变成泽国。

章惇问道:

“仙长那里可有办法?”

赵煦摇了摇头:

“如今师尊所在的世界,采用的是延续数百年的【束水攻沙】之策,兴建了水利枢纽,每年汛期放水,让洪水冲刷河道,将河底的淤沙冲进海中,河槽降低后,黄河的危害自然也会减小……师尊说,治理黄河是千年工程,一时半会根本别想完成。”

赵煦猜测应该还有玄学治理的手段,但周易没说,他也没敢多问。

还是先统一疆域吧,师尊说过,大一统王朝才有资格治理黄河,想要治理,就得一统华夏。

赵煦打算将西夏和辽国全部征服后,再着手治理黄河,让喜怒无常的黄河,再次变成滋养华夏大地的母亲河。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