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同启程
二月的冷风吹过欧洲,也吹到京城,
当《 》被正式宣布不仅进入柏林主竞赛单元,还將作为闭幕式影片放映,这一消息传的格外迅速.:::
在柏林影展的六十年历程里,主竞赛与闭幕式影片的“双重身份”几乎绝跡。
闭幕式影片更多是一种象徵性的收尾,不与竞赛掛鉤:
而此次吴宸的《 》同时承担两项重任,意味著它既要接受评委的评判,也要作为全场最后的仪式性影片,代表柏林六十周年的气质与高度。
这也是为什么业內人员在听到消息的剎那更多的迷惑以及好奇。
田壮庄批改著导演系的毕业试卷,都忍不住和穆德远电话里探討起来。
“老穆,你说柏林这样搞是为什么呢?”
“我哪知道,这个你得问迪特·考斯里克,反正我觉得不是坏事。”穆德远乐呵呵笑道。
因为闭幕式影片会在颁奖礼之前放映,几乎所有核心评审、媒体、买家、业內都在场,这是“电影节的谢幕大合影”,曝光密度极高。
相当於电影节替你免费做了“闭幕营销”,无论拿不拿奖,对於影片影响力和版权收官签单上那都是助力,更何况是一部在主竞赛里的片子。
“废话,那当然不是坏事....:”田壮庄颇为无语,看来找这穆德远探討是探討不出来了。
与此同时,国內观眾也在媒体的报导中慢慢的了解这一组合究竟代表著什么,但对於这些大部分人並不关注,也並不太懂,能不能拿奖才是探討重点。
“都说开幕式影片大多都陪跑,这下好了,来了个闭幕式的,闭幕式有统计过吗?”
“统计个锤子,没看到报导都说格外罕见嘛,都没什么数据,怎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