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没问题,向灼和松日两人好像没回来,会不会影响……”
“没事,他们请假了,后面补上就好。”穆德远笑着解释,“对了,张校找了我,明天去一趟他办公室,估计和《火星救援》有关。”
吴宸一时间也猜不到张会军找他干嘛,随即点头应了下来。
而此时随着一整天的发酵,《火星救援》引发的讨论声浪愈发高涨,一些所谓的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国内导演目前是否具备拍硬科幻片的能力?】
【内地导演硬刚大型科幻电影:一场注定亏损的“面子工程”?】
【致吴宸导演的一封信:与其硬刚特效,不如学《错位》用隐喻探讨科技伦理!】
【中影不要拿纳税人的钱给好莱坞送嫁妆.】
一些专家的理由也很充分:
中国内地的影视高校课堂上都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教育,国内的科幻片土壤又格外贫瘠,甚至特效公司都没几家,吴宸拿什么来拍硬科幻电影,又不是悬疑片靠情节和氛围来感染人.
冷嘲热讽的声音不少,特别是一些专家分析还头头是道,从国内的航天航空说到了影视圈的导演教育,可谓是分析的头头是道。
当然支持的人也有,哪怕是中美合拍,但吴宸此举也弥补了中国导演在硬科幻片大片领域的空白。
不少人直接怼了回去。
“什么专家啊?怎么滴?内地导演怎么就不能拍硬科幻了?”
“靠,环球影业都投钱了,中美两地还请了nasa和航天局做技术顾问,你们倒好,比环球影业还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