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军都没了,现在只剩下五万残兵,怎么支撑?北疆军若是继续南下,这几座城池能守得住吗?”
殿内群臣鸦雀无声,此前因中原胜利而燃起的信心,早已被关中战败的消息击得粉碎。
一名老臣犹豫着开口:“陛下,依老臣之见,不如暂时与北疆议和。”
“十万大军都不是北疆军的对手,如今兵力不足,继续打下去,恐怕会全军覆没,整个关中都将沦陷。”
“不如先行与北疆商议罢兵,等到日后我大金恢复元气,兵精粮足之时,再次西征,以报今日之辱。”
“议和?”
听闻此言的完颜璟心中瞬间不喜,眼神一厉。
“我大金自从入关以来,覆灭辽宋,威慑草原,除了在岳飞等人手中吃过几次亏,何时主动与别人议和过?”
“如今被北疆蛮子打得损兵折将,还要主动求和,传出去,我大金的颜面何在?”
“可陛下,中原局势也不容乐观啊!”
枢密使连忙说道:“宋国虽在中原战败,却迟迟不肯议和,仍在长江一带抵抗。”
“若是继续从中原调兵支援关中,中原兵力空虚,宋国很可能趁机发起反攻,到时候中原危急,关中也保不住,我大金将腹背受敌。”
紧接着,其他大臣们纷纷汇报国内的困境:山东路爆发叛军,因天灾与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一些人打着响应宋军北伐的名义,纷纷揭竿而起。
各地粮食歉收,粮价飞涨,国库空虚,已无力支撑大规模战事。
漠北的介壕防线,仍需大量兵力驻守,阻挡北疆骑兵突袭……
所有的现实都摆在眼前——金国已经打不下去了。
完颜璟坐在御座上,看着下方低头不语的群臣,心中满是不甘与无力。
他何尝不想继续征讨北疆,洗刷战败的耻辱?
可国内的困境、兵力的匮乏、中原的威胁,都让他无法再坚持。
他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罢了……传朕旨意,同意与北疆和谈。”
殿内群臣松了口气,却又不敢表露出来。
枢密使连忙问道:“陛下,和谈人选与条件该如何确定?”
经过一番讨论,完颜璟决定:“正使就由卫王担任吧。”
完颜永济,乃是完颜璟的叔叔,被封卫王。
完颜璟对自己的叔叔兄弟们一直忌惮,唯独对卫王完颜永济比较放心。
因为完颜永济能力最差,一直对皇位的威胁最小。
确定人选之后,完颜璟沉声道,“条件嘛,我大金可以承认北疆对夏国原有领土的统治,但北疆军必须退出关中。”
“两国仍以当初金夏边界为界,互为兄弟之国,和平共处。”
听闻此言,殿中众臣们面面相觑。
一名大臣便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北疆军如今占据上风,恐怕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北疆军若是退出关中,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以北疆军的行事风格,就算是同意和谈,也定会狮子大张口,索要更多利益。
完颜璟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朕明白。”
“北疆人定然不会轻易归还渭北。”
“他们不是草原牧民,劫掠之后便会离开,他们骨子里是汉人的统治想法,对土地极为重视。”
“这次和谈,恐怕没那么容易,但一定要展现出我大金的强硬态度,也要保住我大金的国土与利益。”
群臣纷纷点头,他们也清楚,北疆军占据渭北,既能控制关中平原的粮食产地,又能作为南下和东进的跳板,绝不可能轻易放弃。
完颜璟对比也有了心理准备。
“既然如此,便只能‘西丢南补’了。”
完颜璟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北疆军若是执意不肯归还渭北,那便用宋国的土地来弥补我大金的损失。”
“宋国都已经被我大金铁骑打得退守长江了,朕都也允许他们和谈,只需将韩侂胄的脑袋送来中都,便可保全临安。”
“却不曾想,他们竟然如此不知好歹。”
随即便对着枢密使下令:“传朕旨意,命仆散揆大军继续进攻宋国,务必打得他们送来韩侂胄的脑袋,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
“若是宋国不肯,便攻破临安,让他们再尝一次靖康之耻。”
枢密使连忙躬身领命,大庆殿内的因北疆产生的压抑气氛,似乎因这道对宋的强硬旨意,稍稍缓解了几分。
在面对北疆的时候,金国君臣变得有些犹犹豫豫,可是到了宋国这边,却是毫不介意的重拳出击。
必须让那群宋国南蛮子知道大金的厉害。
……
而就在金国朝堂为和谈议论不休时,川蜀之地又传来一了则震动金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