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汉人,谁还没听过大禹治水,没听说过九鼎啊?
“我的天!这可是咱们华夏的宝贝啊!”
“竟然藏在渭水底下,还被咱们给找到了!”
“难怪刚才大都护说有紫气,原来真是天降祥瑞!”
“连上古重宝都出来了,这说明咱们北疆军是真的顺天应人啊!”
一名老兵感慨道,眼中满是敬畏,他跟着李骁南征北战多年,不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震撼的场面,却依旧觉得浑身热血沸腾。
无论是在漠北时候的紫微星现,还是此刻的九鼎出世,无不证明大都护受上天眷顾,是老天爷钦点的真龙天子。
这一世,华夏正统在北疆。
士兵们轰动了,相互讨论声音越发激烈,就算是不懂的人,也立马被同伴进行了一番科普,看向李骁的目光中更加的崇敬了。
张雄也激动得满脸通红,他走到李骁身边,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大都护!”
“高参军见多识广,知识广博,他说的肯定没错,这肯定是雍州鼎。”
“这雍州鼎重现,说明您就是华夏的真主,是天命所归啊!”
“咱们北疆军定能平定天下,成就霸业!”
李骁抚摸着鼎身上满是锈迹的纹路,感受着青铜的冰凉与厚重,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时隔千年之后雍州鼎的‘现世’,不仅是一种象征,更能极大地提振北疆军的士气,也能让关中百姓更加认同他的统治。
在这个信奉天命的时代,九鼎的出现,无疑是“天命在我”的最好证明。
他缓缓站起身,看着眼前群情激昂的士兵,嘴角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抬手示意士兵们安静:“诸位将士,雍州鼎重现渭水,并非偶然。”
“这是上天对咱们北疆军的认可,是‘天命归北疆’的明证。”
“有此祥瑞加持,咱们定能攻克长安,平定关中,最终推翻金国,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推翻金国!还我太平!”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渭水两岸。
“传本都令!”
李骁转过身,对着身边的将领们下令:“立刻派人将雍州鼎妥善运回中军大营,严加看管。”
“同时昭告天下百姓,雍州鼎重现渭河,此乃天命归北疆之兆,凡归顺北疆者,皆能安居乐业!”
“末将遵命!”将领们齐声应命,眼中满是振奋。
就在渭河北岸北疆军为雍州鼎欢呼之时,南岸的金军阵中,却是一片莫名其妙的躁动。
他们是得到北疆军在此段河岸聚集地消息,急匆匆赶来支援,生怕北疆军在这里渡河。
却是没想到,北疆人根本没有架桥的意图,反而像是在挖河。
“北疆人搞什么名堂?”
“不是说北疆人要渡河吗?怎么改成挖河了?”
“北疆人向来狡猾,说不定是在故弄玄虚。”
话音刚落,北岸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雍州鼎现,天命所归!”
“推翻金国!还我太平!”
……
呐喊声顺着风飘过来,清晰地落在金军耳中。
金军中的几名将领瞬间面面相觑,脸上满是错愕。
“北疆人没准备渡河?”一名将领下意识地问道,语气里满是困惑,若是为了渡河,怎会突然欢呼起来?
“不可大意!”
“这或许是他们的计策,故意在这里制造动静迷惑我们,好让主力从其他地方偷偷渡河。”凤翔路统军使者完颜守绪一脸凝重的说道。
“来人,分两队沿着渭河上下游探查,务必查清北疆军的有无其他地方渡河。”
“是!”两名士兵立刻领命,策马朝着东西两个方向奔去。
这时,另一名将领皱着眉头,侧耳听了听北岸的欢呼,不确定地说道:“方才他们好像在喊‘雍州鼎’?难道是传说中的九州鼎?”
“九鼎?”
有人嗤笑一声,满脸不信:“你是糊涂了?”
“九鼎自秦朝就失踪了,一千多年过去,就算真有,也早该锈成一堆废铜烂铁,怎么可能还留着?”
“可万一真的被北疆人挖出来了呢?”
“不管是真是假,咸阳已经沦陷,北疆人在渭河边聚集,本身就不是好事。”完颜守绪语气凝重道。
随即看向自己的副将道:“你立刻骑马回长安,向大帅汇报:咸阳城破,北疆军在渭河北岸聚集,疑似找到了所谓的‘雍州鼎’。”
“虽暂未发现渡河迹象,但需加强渭河沿线防务,防止北疆人突袭!”
“末将遵命!”副将不敢耽搁,立刻翻身上马,朝着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完颜守绪望着北岸依旧沸腾的北疆军,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他不知道那“雍州鼎”是真是假,却清楚北疆军此刻的士气定然极为高涨。
若是真让他们借这“天命”的名头凝聚人心,甚至让关中的百姓们都相信了这套说辞。
接下来的长安之战,恐怕会更加艰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