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投龙之法

李衍虽心中好奇,却也没多问,跟着进了楼。

刚踏入栖燕楼大门,喧嚣声与暖香味便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极为宽敞的“跑马楼”式天井庭院,这在寸土寸金的秦淮河畔实属豪奢。

两层回廊环绕,朱漆雕栏精工细作,梁枋间施以繁复的“苏式彩画”,地面则铺设着打磨光滑的砖石,光可鉴人。

庭院中央,一座高出地面尺许的戏台正上演着。

台上伶人并未敷浓妆唱昆曲,而是一男一女两位艺人,男子敲击云板,女子则怀抱二胡,正用地道的金陵方言唱着一种抑扬顿挫、俚俗生动的曲调。

“云板叮咚琴弦拉,各位客官听我拉呱呱…”女艺人嗓音清亮,带着特有的市井韵味,“…倭寇作乱心胆颤,金陵城头布刀枪。莫慌来莫要怕,自有那英雄好汉…哎呦喂,保咱这六朝繁盛地,十里秦淮家!”

这是金陵本地独有的民间说唱“白局”。

“白局”唱词应景又带着几分调侃讽刺,台下围坐的宾客多是富商、文人、官吏模样,有的凝神细听,有的击节叫好,也有的眉头微皱,可能对这直白反映时局的唱段有些不适。

空气中混合着茶香、酒气、脂粉味,以及一种“雨茶”的清雅气息。跑堂的伙计端着“秦淮八绝”精致茶食在人群中穿梭,动作麻利。

李衍的目光扫过这热闹景象,并未停留。

那位名叫王鹿的女猎妖人引着他,穿过喧闹的庭院,沿着回廊走向后进更为幽静的区域。

沿途经过几间垂着湘妃竹帘的雅室,隐约可见人影低语。

最终,二人在一扇不起眼的槅扇门前停下。

门是“鸡翅木”所制,纹理细密如羽。

她吱呀一声推开门,侧身示意李衍进入。

门内是一间清雅静谧的密室,与外间的喧嚣浮华截然不同,墙上挂着一幅“金陵胜景图”水墨,墙角青瓷瓶中插着几支素雅的时令枝。

一张红木八仙桌上,已摆好了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油润红亮的金陵盐水鸭,深红诱人的红烧狮子头,金黄酥脆的松鼠鳜鱼,皆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名肴。

然而,李衍的目光只是在席面上一掠而过,随后便锁定了桌旁静候的两人。

右侧是一位约莫四十上下、气质雍容的中年美妇。

她面容姣好,保养得宜,身着一袭秋香色长褙子,锦面上织有精巧繁复的“凤穿牡丹”暗纹,乌发梳成“牡丹头”,发髻上斜插一支点翠镶红宝的“金燕钗”。

燕首衔珠,振翅欲飞,正是金燕门的标志。

而在左侧则是一名须发皆白、身形清癯的老道,身穿青色葛布道袍,朴素得近乎寒酸,与这华丽密室和满桌佳肴格格不入。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腰间系着一个硕大的旧葫芦。

葫芦呈深褐色,油光水滑,显然年深日久,被摩挲得包浆浑厚,表面用刀刻着一个古朴的“煮”字,笔画苍劲有力。

看到李衍,眼中明显满是警惕。

见李衍入内,金陵金燕门统领慕容燕笑意盈盈起身,步履款款间尽显熟络热情:“李少侠少年英雄,名动京华!此番南下更是在扬州力挽狂澜,连斩妖邪,如今金陵城内谁人不知?妾身久仰,今日终得一见,实乃栖燕楼蓬荜生辉。”

“快请上座,尝尝这金陵风味,都是刚上的热菜……”

言语间,姿态恭谨又不失从容。

然而,李衍脚步却未动分毫,视线如刀,直接越过慕容燕,望向那腰悬旧葫芦的葛袍老道脸上。

“周隐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