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一位年轻些的官员急道:“这是钦定样式!工时长、用料多,可书院开院大典在即,神器展示台和观礼台必须同时完工!只能如此设计!”
“再加一道辅助支撑,成本激增,钱粮从何处拨付?莫非要老夫去求户部那群活账房?”
“顾不得那许多了!便是挤破头,也要让神器稳稳当当现于人前!”年轻官员的声音斩钉截铁。
不远处虞衡清吏司的官员则在核对清单,声音急促:
“石炭、精铁、桐油、硫磺…神机营与书院的物料供给,务必万无一失。尤其是‘神器’演练所需,皆标为重中之重!”
带路的典薄满脸疲惫,“诸位大人勿怪,书院开院在即,皇上临时下旨要展示神器,很多计划都要修改,昨日起便一直忙到现在。”
“无妨。”
罗明子看向周围,低声道:“卢郎中何在?”
有了名字,身份就很好查。
这位卢循,乃都水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官员。
工部核心官员,自然是尚书和左右侍郎。
衙门内,又设有四大清吏司。
其中,“营缮清吏司”主管宫殿、陵寝、官署、城垣的修建。“虞衡清吏司”掌管山泽采捕、军器制造、度量衡标准。“都水清吏司”负责水利工程、桥梁道路修筑。“屯田清吏司”名义上管屯田开垦,实际主掌帝王陵寝修建、木材采办。
各司郎中便是主管。
那典薄将众人领到茶室内,便拱手道:“诸位大人稍等,下官这就去请卢郎中前来。”
说罢,便急匆匆向外赶。
李衍等人也不着急,这次只是来问询。
五道将军庙祝失踪,不一定与这卢郎中有关。
就在二人喝茶时,旁边都尉司校尉,也偷偷递上纸条。
都尉司也负责监察百官,各部官员底细,自然摸得一清二楚。
罗明子看了一眼,眉头微皱,又递给李衍。
李衍仔细查看,随即若有所思。
这位卢循卢大人,确实不是省油的灯。
对方乃是前工部尚书派系旧吏。
上任工部尚书因“黄河决堤贪腐案”倒台,虽卢循自身未被牵连,但墨门钜子韩墨上位担任尚书后,便开始工部改革,推行“墨术治工”,重用匠籍出身的实干派官员。
卢循这些人,自然沦为边缘人物。
怕是用不了多久,都水清吏司郎中的位子也保不住。
因此,这位卢大人自年初便活跃的很,四处走动…
“怕是有问题。”
李衍对着罗明子低声道。
这种人狗急跳墙,最容易受到赵清虚蛊惑。
“不好啦!卢大人上吊啦!”
就在他们说话时,院内忽然传来喧哗声。
李衍和罗明子二话不说,直接飞奔而出。
顺着人声,很快找到中院左厢房,但见里面乱哄哄一片,外面还围了不少小吏看热闹。
“都尉司查案,让开!”
跟随的都尉司校尉一声怒喝,将人分开。
李衍和罗明子进入房中,但见地上躺着个老头,头戴梁冠,身着青袍,补子上绣着白鹇(xián),面容清瘦,须发斑白,此刻正喘着粗气,两眼无神。
“怎么回事?”罗明子冷声询问。
“这…”
那典薄满脸苦涩,开口道:“下官来请卢郎中,他关门说整理一下册子,下官听见声音不对,进去后发现大人正在上吊。”
“卢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