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安闻言,顿时脸色难看。
但还没等他说话,另一位御史便开口道:“徐大人何出此言,‘蟠桃会’妖人祸乱京城,郑大人所言,也是为了铲除祸根。如此着急,莫非你也有参与?”
“你莫要血口喷人!”
有些火,一旦开头就难以熄灭。
本土派和开海派,背后的矛盾难以调和。
相较于“蟠桃会”妖人,他们更想致对方于死地。
很快,朝堂之上就吵成了一团。
但出头的,都是手下,双方大佬都选择了默不作声。
同样不发声的,还有京城勋贵。
因为昨晚五军左都督严铁山也在,知晓事情严重,已经暗中示警。
而且“蟠桃会”名单上,一半都是京城勋贵。
这些勋贵,彼此之间也有矛盾,但严铁山深知,他们勋贵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若皇帝借着此事发难,到最后谁都要倒霉。
开海派和本土派争吵,正好给他们转移视线。
于是乎,朝堂之上出现一幅诡异景象。
中层官员们吵得不可开交,恨不得上去咬死对方。
而大佬们,则低头不语,偷偷打量上方的皇帝萧启玄。
从入殿开始,皇帝就始终不发一言。
“肃静!”
忽然,上方传来个略带沙哑的威严声音。
说话的,是皇帝身边一名太监。
其身形佝偻,白发苍苍,却长着一对鹰目,眼神冷淡,眉间一道殷红朱砂痕,还身着蟒袍,手持拂尘,站在皇帝身边,如同一道影子。
声音不亮,却清晰地传到了所有人耳中。
群臣见状立刻停下了嘴。
这老太监,乃司礼监掌印赵无咎。
此人的身份地位可不一般。
皇帝萧启玄年幼时,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即便身为太子,也只得敛去锋芒,小心谨慎。
这赵无咎,原本也是官宦之后,全家被朝中重臣所害,幼时被萧启玄从乱葬岗救回,净身后赐姓“赵“,带在身边,作为将来指认外戚的人证。
但谁也没想到,这赵无咎天资极其惊人,且觉醒神通,成了修行者。
萧启玄将宫中秘藏交于其修炼,后来兵谏夺位、南征北战,一次次替皇帝挡住攻击,忠心耿耿,深受信任,如今已是宫中太监之首,还负责监察都尉司。
整顿朝纲时,不知有多少官员死于其手。
如今虽已年迈,且性子冷淡,但却没人敢小觑。
咚咚咚!
龙椅上,传来玉扳指叩击扶手的轻响。
皇帝萧启玄半张脸隐在九旒冕垂珠后,扣着楠木扶手,目光扫过大殿。
“吵啊,怎么不继续,朕正看得起劲呢…”
“陛下恕罪!”
众多朝臣纷纷抱着笏板低头。
所有人都知道,开海派和地方派闹得再凶。
是非成败,也只是皇帝的一句话。
所以,双方大佬才默不作声。
他们要先弄清皇帝的态度,才好做应对。
终于,皇帝向前倾了倾身子,阴影里嘴角似乎翘起半分:
“韩爱卿的《请查工部火器营疏》,朕读了三遍,京郊神机营确实还有漏洞。”
“是臣失职,还请陛下降罪。”
一名身形瘦高如竹的官员出列,握着笏板的十指修长,且布满老茧。
此人乃是工部尚书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