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陆成,没手术,没病人,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分管的病人当作例题进行拆解,所以在时间的积累下,它自然而然地就到了‘专精’等级。
值班的时候,在用药方面,也是力求详尽,挖根刨底,通过ai整理和搜集当前常用术后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药物的基本原理,将其整理成表格。
而后发给陈松教授,认真地请教这些药物的区别,再问哪些药物的副作用会相对小一点,要不要予以修正,修正之后是不是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比如说,之前的老伯,本来消化内科的医生会诊后是建议用经典的‘奥美拉唑’护胃,但经过查询相应的资料后,陆成发现泮托拉唑的应用面更广泛,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所以就予以了修正,获得了0.2的技能点……
陈松看到陆成这样式,都有些不耐烦了,亲昵地称呼陆成为‘小墨迹’!
‘小墨迹’可不只有陈松教授叫,科室里的大哥们,护士,病人都会偶尔喊陆成小墨迹医生。
陆成当然不会在意这个‘外号’。
细致查体、细致的聊天问病史、细致地用药,既可以让患者的‘隐匿’疾病被发现,又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还能获得技能点。
被称呼为‘墨迹’就‘墨迹’,陆成一直这么墨迹着……
不值班的时候,陆成要么是在认真阅读,认真地整理各种缝合技法的阶梯状练习流程,要么就是在买材料进行练习。
虽然速度慢,可也不是毫无长进。
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的积累一起奏效了,手外科的基础理论从原来的【熟练7/10】提升到了【熟练8/10】,陆成自己没有加点的打结术也自然的提升了一点熟练度到了【熟练9/10】。
当然,这些微末的提升比起技能点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了——
【单独完成专业肌腱缝合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患者争取到了更优的功能康健,获得技能点1.1点……】
【对患者术后进行专业的指导康复、用药修正,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获得技能点0.2……】
【单独完成专业肌腱缝合术…获得技能点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