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个人一等功(两章合一)
翌日。
韩凌和童峰找到了王梦琪,告知对方杀害戴宾的凶手已经抓到,并重点询问关于那份遗嘱的动机问题。
之前负责排查王家姐弟的探组已经告知王梦琪遗嘱的存在,莫名其妙多了一笔钱,并没有让她的心情好起来。
戴宾死了,弟弟因故意伤害罪即将入狱,钱对她来说意义不大,连赔偿都不一定够。
不过有了这笔钱,王家倒也不至于因王梦杰的犯罪行为而彻底破产,前提是王梦琪愿意为弟弟拿出来。
这么看,戴宾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四个月前,戴宾外出采风一周的事情,你知道吗?”韩凌询问。
王梦琪点头:“知道,他跟我提过。”
韩凌:“结束之后有什么异常吗?”
王梦琪的回答和肖雨萱差别很大,马上肯定:“有,他在情绪上出了问题,我猜是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问过,但他不说,我就没有再问第二遍。”
老婆和小三的区别出来了。
肖雨萱作为朝夕相处的老婆,不了解、不理解戴宾,而王梦琪却能敏锐抓住戴宾在情绪上的细微变化,也怪不得戴宾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还在遗嘱中加上了王梦琪的名字。
追问了几个问题后,韩凌没有得到有效信息,于是两人告辞离开。
通过问询肖雨萱和王梦琪,基本能肯定戴宾在那段时间绝对不正常,他立遗嘱的动机并非心血来潮,有着明确目的。
回分局的路上,童峰开口:“看来戴宾似乎真遇到了点事,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偷偷立了遗嘱,你的怀疑是正确的。”
韩凌:“他感觉到了威胁,但威胁并没有发生,更像未雨绸缪。”
童峰点头:“四个月的时间,若有人想对他动手早就动手了,不可能等这么久,让我猜一猜……戴宾遭遇了生命威胁,但只要老老实实的闭嘴,危险就不会发生。
他不敢赌,于是提前立了遗嘱,没有告诉任何人。
之所以不选择报警,是因为威胁包含了全家,他不愿让全家承担任何风险,犯罪嫌疑人出狱后报复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韩凌同意:“你说的没错,我也这么想。”
童峰:“看来青昌并不安宁啊。”
韩凌:“这么大的城市不会缺乏黑暗角落,犯罪行为多种多样,如果猜测正确,戴宾所碰到的事情应该不算很大,否则早就被灭口了。”
童峰:“对。”
要是戴宾碰到了杀人、贩毒之类的事情,能活着的概率并不高。
举个例子,比如戴宾在采风期间,偶然碰到了团伙盗窃,犯罪嫌疑人发现戴宾后威胁对方不要说出去,并留下了戴宾的详细个人信息。
只要戴宾敢报警或者告诉他人,犯罪嫌疑人会马上对戴宾全家动手。
不论犯罪嫌疑人敢不敢做出来,戴宾都不会去赌,于是选择了沉默,以防万一立了遗嘱。
这就比较合理了。
他不会想到,威胁者没动手,读者动手了,也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了威胁者很大的忙。
回到分局,季伯伟等人把韩凌叫到了办公室,询问遗嘱动机问题。
有了侯家柔案的前车之鉴,方舟已经将韩凌的疑虑上报,季伯伟和胡立辉很重视。
双方就此事聊了聊,确定遗嘱动机来源很可能因为戴宾偶然碰到了违法犯罪行为。
可是戴宾已经死了,时间也过去了四个月,青昌那么大,几乎不可能再查到。
“季队,胡队,先搁置吧。”韩凌主动开口,“闲暇的时候我再看看戴宾的小说,如果有发现的话,会及时汇报。”
戴宾很喜欢把现实写进小说,这件事毫无疑问,于大海正是凭借这一点找到了戴宾的家庭住址。
如果戴宾在采风期间遇到了特殊事件,也许会在之后的小说情节中隐晦的展现出来。
这是唯一可能有收获的调查方向。
搁置,不代表韩凌会彻底忘记这件事,该查还是要查。
万一对方是隐藏很深的犯罪团伙,盘踞在青昌,未来早晚得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