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绝对真相和相对真相

童峰嗯了一声:“这倒是,那就是正常的立遗嘱行为,戴宾很喜欢王梦琪,或者说感恩王梦琪的理解,因此加上了她的名字。

这年头,遇到一个懂自己的红颜知己,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作家的思维,和普通人总归不同。”

韩凌没说话。

能解释戴宾的行为,但直觉告诉他哪里不对。

遗嘱里加上小三的名字,在韩凌看来,很大可能是察觉到死亡风险,可是四个月前戴宾完全没有死亡风险。

于大海作为读者上门,戴宾热情的很毫无警惕心,说明于大海不是遗嘱来源。

此时殷运良说道:“有疑虑你可以尝试去查,但我建议你不要想太多,因为没有任何依据。

退一步说,就算戴宾面临其他风险,现在人已经死了,专案组也已经把他的人际关系查了个底朝天,继续的意义不大。

每一起命案的侦查如果有进度条,我们警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便可以结案,追求极致的完美,在侦查中有时会带来负面效果。

你懂我意思吗?”

韩凌点了点头:“懂。”

对方说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刑事司法的本质。

刑事侦查,是一项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运用有限资源和警察智慧去无限逼近客观真实的行为,最终,以【法律真实】定纷争。

法律真实,是通过合法程序、用确定充分的证据构建起来的,这是一个相对真相,是一个无限接近客观真实的相对真相,永远无法达到百分之百。

百分之百属于客观真实,是绝对真相,但它只存在于过去,不可能被完整、精确的重现。

即便抓到凶手,警察也不可能像看录像一样,百分之百地还原案发前一秒和后一秒的所有细节,人的记忆会有偏差,凶手的供述会隐瞒或美化,这就是那百分之一。

百分之九十九,对刑事侦查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结果,警力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去追求剩下的百分之一,没有任何的必要性。

当前,戴宾的遗嘱就是那百分之一,人已经死了,无法得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殷运良要表达的意思,让韩凌避免过于执拗,刑警的一生要办理的案件太多,总要有所取舍,除非新线索出现,并达到了可供调查的程度。

“懂就好。”殷运良作为老师,要传授的不仅仅是犯罪心理学,“我明天就要走了,如果遇到困惑随时给我打电话,保持联系。”

韩凌点头:“好的。”

……

ps:第二章在晚上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