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说来源现实

绝大多数小说创作者的作品都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这一点韩凌是清楚的,小说来源现实高于现实,若缺乏现实经历,作者不可能完成优秀的都市背景创作。

楼下的梧桐树。

街角的红色邮筒。

连小区名字都有一个字重合。

红色邮筒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是早期遗留的,现在大部分都是标准的墨绿色,这应该不是巧合。

戴宾可能是为了图省事或者其他原因,将现实套用在了小说中,反正都差不多,省得费脑子重新构思。

假设嫌疑人真的是小说读者,那么只要得知了作者所在的城市,再根据小说描述尝试寻找居住地,时间长了应该能有所发现。

“难道这就是嫌疑人最初锁定戴宾住所的途径?有点东西啊。”

韩凌自语,将手机扔到床头关灯睡觉,他想做到这一点也得费不少功夫。

至少,此人的耐心和执念强的离谱。

小说作者都成高危行业了?仅凭只字片语的描述,读者直接找到了作者的家,这要是传开,其他作者不知还敢不敢把现实搬到小说里。

翌日上午,市局的画像师到了,是个男的,看起来三十多岁,很年轻。

季伯伟介绍此人叫林羽生,科班出身毕业于警校刑事侦查学,父亲是画家,所以他从小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尤其是素描,天赋和造诣很高。

前几年省厅准备培养合格的画像师,林羽生毛遂自荐开始长达一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不限于刑侦技术、犯罪心理、人体解剖学等,学成后调到青昌市局,成为青昌公安队伍中唯一的画像专家。

三十多岁被称为专家,很高的头衔荣誉了,主要因为稀少,堪称大熊猫。

警校科班出身,从小深耕绘画,这种成长经历放眼全国都难找,而且需要在绘画和刑侦领域都有一定天赋,稀少是合理的。

不能说你会画画就能成为刑侦画像专家,能力弱的画像师会给侦查员带来很大麻烦,白白浪费警力资源。

林羽生顺便把毒物化验结果也带来了,交给了季队。

四名出租车司机也到了,画像工作很快开始。

“辛苦了。”关门之前,季伯伟说了一句。

林羽生比较儒雅,气质不像警察,冲季伯伟露出笑容:“季队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我会尽全力的。

不过画像的准确性和目击者记忆的准确性呈正相关,季队刚才说目击者印象不深,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