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捕蛇鹰

稚圭说道:“十万八千里。公子,你这个说法太夸张了。”

宋集薪做了个鬼脸,道:“那就差了十条泥瓶巷!”

宋集薪丢给自家婢女一个袋子:“瞧瞧,这就是那封密信上所说的铜钱了。之前隔壁姓陈的,也得了一袋子,我当时就估摸着,他有这份天大财运砸头上,未必是什么好事。果不其然,这不就惹恼了那对狗男女?我看接下来,姓陈的还有苦头要吃。对了,稚圭,我跟你说,来咱们家的家伙,自称是老龙城的少城主,听他口气,再看做派,至少不是个绣枕头,还有这枚玉佩,说是什么‘老龙布雨’,肯定值钱!”

宋集薪拍了拍那枚碧绿可人的玉佩,已经被他挂在自己腰间。宋集薪心底,觉得自己距离齐先生那种读书人,又近了一大步。

稚圭打开那只精美绣袋,轻声问道:“公子,能不能多挣些‘铜钱’回来?”

宋集薪笑问道:“你喜欢?”

稚圭双指拈住一枚金色铜钱,摇了摇,开心笑道:“金晃晃的,瞧着多喜庆啊。”

宋集薪哑然失笑:“这也行?行吧,既然你喜欢,我就多弄几袋子回来。这些钱在外边,分别是放在横梁上的压胜钱,桃符上的迎春钱,佛像肚子里或者手上的供养钱。不过呢,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讲究,仙家有仙家的说法。”

稚圭笑眯起的眼睛像两条月牙儿,问道:“陈平安那袋?”

宋集薪皱了皱眉头:“他?”

稚圭察觉到自家公子的异样情绪,小心翼翼收起铜钱,系紧袋子,小声问道:“咋了?”

宋集薪撇撇嘴,双手捂住脖子,拧了拧,云淡风轻道:“没事,想起一些破烂事。姓陈的那边,不着急,省得惹祸上身。倒是赵繇那书呆子,多半也会得到铜钱,他好骗,公子我保管给你弄回一袋子来。”

看到稚圭有些奇怪,宋集薪也没有继续解释。见自家公子没有说话的兴致,稚圭也就不去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稚圭走出屋子,来到院中,看到那条天生碍眼的四脚蛇,半死不活趴在地面上,晒着太阳,不时还打个滚,很享受的模样。一阵火大的她快步走去,一脚就踩在四脚蛇脑袋上,脚尖狠狠拧动。可怜的小家伙悲鸣不已。

稚圭抬起脚,四脚蛇嗖一下窜走,满院子飞奔,不断撞墙。

自家这条土黄的四脚蛇。

贪食误入鱼篓的金色鲤鱼。

被顾璨养在水缸里的黑色泥鳅。

金木水火土,五出其三了。

看着那条头顶生角的四脚蛇,稚圭咧嘴一笑,满脸鄙夷:“蠢东西!”

孩子顾璨家的院子里,截江真君刘志茂和顾氏仍是相对而坐,前者伸出手掌,看着掌心纹路蔓延的情况,心情并不轻松。

他收起手,抬头问道:“顾氏,像你这样嫁给外乡男子的妇人,小镇上多不多?”

顾氏摇头道:“应该不多,反正泥瓶巷、杏巷这边,就我一个。”

刘志茂犹豫了一下,仍是泄露了一些天机给她:“女孩六岁、十二岁,男童九岁和十八岁,分别是两个大门槛,前者需要自己跨过去,后者尚且能够凭借外力推一把,之后还有一事,就能够有更多把握了,越是富贵之家,越有优势。开门,登堂,入室,三件事情,前两步,真正只能看机缘命数,尤其是第一步,成与不成,只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

顾氏眼眸里满是笑意:“能够被仙长一眼看中,我家顾璨是能够自己走出第一步的人吧?”

刘志茂似笑非笑,道:“只要是留在小镇长大的孩子,就意味着根骨资质其实并不出众,你家顾璨虽然没有九岁,但也不例外。”

顾氏瞬间脸色难看至极。

刘志茂抬起脚,跺了跺地面,微笑道:“放心,根骨好坏,当然重要,却并不是首位的。老天爷看着顺眼,就是路边一条狗、一根野草,也能慢慢修成大道,最终登天凌云。此次小镇破例允许这么多外人进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块庄稼地,水土再好,经过持续数千年的开垦、耕耘和收获,加上其间还有多次不计代价的涸泽而渔,也会没落衰败,总有彻底贫瘠的一天。此地风水底蕴,终于迎来了最后一个大年份,每当一个人将死之时,回光返照,那时候的精气神,会变得尤其雄壮,你家顾璨,正是受惠于此,机缘之大,远超想象,以至于远远超过之前那些天赋异禀的小镇孩子。”

顾氏嘴唇颤抖,竭力压抑自己的惊喜,一双眼眸水汪汪的,也流淌出了几分诱人韵味。

刘志茂瞥了她一眼,笑道:“当然,你也别贪心,有此大机缘之人,绝对不止你儿子一人。说句难听的,偌大一座东宝瓶洲,有资格独占这份气运的人,就算有,也一定还没生出来呢。”

顾氏双手捧在心口,呢喃道:“足够了,足够了。”

刘志茂想起那个云霞山的晚辈女子,讥讽道:“忙忙碌碌,殚精竭虑,只知道求一些身外物,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

随即刘志茂笑了笑:“也对,云霞山那帮老东西,眼界从来不大,要不然也不至于让老夫得了这份先机。拥有一座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山,本该财源滚滚,蒸蒸日上,竟然沦落到需要靠一个徒子徒孙来撑场面的地步。”

屋内,对着房门拳打脚踢许久的顾璨,站在一条凳子上,趴在窗口,苦着脸乞求道:“娘亲,放我出去好不好,我保证听你的话!”

顾氏看了眼老仙长刘志茂,后者点点头。她这才去开了门,牵着顾璨的手一起走到院子里,板着脸轻声道:“小璨,不许捣乱,知不知道?!娘亲从来没有打过你,你要是敢不听话,娘亲真的会打你一次。”顾璨哦了一声,耷拉着脑袋,病恹恹的。

顾璨搬来一条小板凳,自顾自坐下,跟娘亲和刘志茂,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他双手托起腮帮:“娘,你刚才和说书先生到底说了啥,我在屋里头听不清楚,你们再说说呗。”

刘志茂咦了一声,略作思量后,手腕摇晃,那口大白碗重新出现在掌心,他低头凝神望去,眼神晦暗不明。只见白碗的水面上,涟漪阵阵,偶有水溅起,一条黑线在白碗里飞快游弋,时不时撞击碗壁,他自言自语道:“罢了罢了,便随你去吧。”

为了收下这个徒弟,先前泥瓶巷中,刘志茂费尽心思,拼着折损数十年修为道行,才成功动了三次手脚。一次是让蔡金简踩中狗屎。最后一次是以秘术让其深信自己开悟。若是在小镇之外,当然绝无此可能,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道家真君,恐怕也不敢如此作为,可小镇之上,蔡金简无异于凡人,老人不惜付出巨大代价,便有了可乘之机。其中第二次,则最是精巧,甚至连他自己都觉得是神来之笔,便是让蔡金简误以为陈平安的善意提醒,实则是狡黠报复。他当时让陈平安开口出声,放慢了一些,又恰好让蔡金简捕捉到这个细节。不可谓不处心积虑。

修行路上,同道中人,善缘孽缘,一线之间。

此时,院中妇人顾氏一颗心悬了起来,生怕老仙长刘志茂说出什么坏消息。

刘志茂扯了扯嘴角,眼角余光之中,一个孩子蹑手蹑脚站起身,然后撒腿就跑向院门。顾氏尖叫出声。

刘志茂手托白碗,不急不缓站起身:“徒弟,为师先给你看看何谓天地之大,省得你不知轻重,坏了你我师徒二人的千秋大业!”

顾氏眼前一黑,昏厥在地。

刘志茂猛然挥袖。下一刻,刚要碰到院门门闩的顾璨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但是等到他发现不对劲后,茫然四顾,最后抬起头,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说书先生:“这是哪儿?”

刘志茂双手负后,淡然道:“碗中。”

顾璨愈发茫然,突然听到刘志茂暴喝一声:“起来!”

顾璨本能站起身,一动不动。

顾璨发现自己好像站在悬崖边上,正前方的远处,云海滔滔。

然后,他骇然瞪大眼睛,只见一片白茫茫之中,有一条巨大的躯干破开云雾,缓缓移动。但是它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露出完整的面貌。

顾璨吓得就要后退一步,却很快被刘志茂以手掌按住脑袋,厉色道:“此时一退,以后修行路上,你就寸步难行!给我站稳了!”

顾璨吓得泪水一下子就流出了眼眶,这个一向无法无天的顽劣孩子,竟是连哭都不敢出声了。

顾璨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双腿打战,嘴唇抖动。

远处云海,沸腾起来。雾蒙蒙的白云,似乎在逐渐淡去。

于是天空中显现出更多的黑色,极长极大,就像……自家水缸里养着的那条小泥鳅,暴长之后。

顾璨脑海中,没来由蹦出这么个想法。

那一刻,顾璨魂不守舍,不由自主就向前跨出一步,伸出纤细的手臂,朝向天空。一颗巨大如山峰的头颅,从云海中缓缓游弋而至。

顾璨眼睛发亮,丝毫不惧,甚至还招招手,喊道:“快来快来!原来你长这么大了啊,难怪我总觉得丢到水缸里的鱼虾螃蟹,第二天总会少掉很多。”

站在顾璨身后的书简湖截江真君刘志茂百感交集,既有浓重的失落嫉妒,也有油然而生的欣慰。

虽然自己肯定已无此等天大福缘,但是有此徒儿,也算幸事,绝对不枉此行!

刘志茂亲眼看到那颗头颅临近,呢喃道:“天下奇观。”

陈平安突然跟宁姚说要进屋一趟,最后蹲在角落,背对着她,将一件东西藏在手心。

陈平安出门后,说是去给她买煎药的陶罐,家里缺这个。

宁姚在他快步离去后,瞥了眼角落阴暗处,立着一只老旧罐子。

其实她听力很好。陈平安手心之物,是一片碎瓷片,极其锋利。

在陈平安即将跑出院子的时候,宁姚突然喊道:“等等,我有些事情要跟你说。”

陈平安假装没听到,正要打开院门的时候,宁姚提高嗓门:“陈平安!”

陈平安只得转身跑回门槛那边,宁姚脸色已经比之前红润了几分,只是嗓音依旧有些沙哑。她道:“第一,我们这些外人来到小镇之后,虽然如之前跟你所说,体魄强健胜过常人,但是除此之外,跟你们没什么两样。第二,外人不可以在这里杀人,一旦违反,无论什么原因,都会被驱逐出去,注定一无所获,这个代价很大,大到超出你的想象。第三,你也要想清楚,我们这些外人,到了危急时刻,哪怕拼着两手空空,也一定会出手,毕竟有命活下去,才是最根本的事情。”

陈平安想了想,问道:“是不是说做事情,出手一定要快?”

宁姚咧嘴一笑,神采飞扬,熠熠生辉的眼神,仿佛使得整间屋子都亮堂起来,她拍了拍横在膝盖上的绿色刀鞘,点头道:“对!出手要很快,更快,甚至是最快!比如我,佩刀也佩剑,我就是要做到无论是拔刀,还是出剑,都是全天下最快的那个人!”

她停顿了一下,突然从一个慷慨激昂的远方女侠,变成了一个想要显摆的邻家少女,眯眼笑问道:“喂,你知不知道这个天下到底有几座?”

陈平安一脸茫然。

宁姚好像也看出他不感兴趣,顿时索然无味,挥挥手赶人:“最好把罐子买回来,我等着喝药呢。”

陈平安这次离开院子的脚步慢了些,也平稳了很多。

他离开泥瓶巷没多久,不曾上锁的院门便被人轻轻推开,屋内宁姚睁开眼睛,她刚才正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行呼吸吐纳,此刻她望向门口那边,如临大敌。

桌上雪白剑鞘内的飞剑,蓦然寂静无声,无形中却多出一股肃杀之气,仿佛当下的倒春寒,能够冻骨杀人。

婢女稚圭悠悠然走到门口,就像寻常走门串户的街坊邻居。她没有跨过门槛,而是向屋内探头探脑,四处张望,对于小床板上膝上横刀的宁姚,反而视而不见。

稚圭打量许久,才终于看到那个大活人,满脸天真无邪道:“这位姐姐,你是谁呀?怎么坐在陈平安床上,我可没听说他有远房亲戚。”

宁姚看了不请自来的少女一眼,便闭上眼睛,不闻不问。

稚圭见她装聋作哑,也不生气,只是轻轻晃了晃脑袋,撇撇嘴,一脸嫌弃。

稚圭看了眼桌上那柄剑鞘雪白的长剑,眼眸深处隐藏着极深的恨意和惧意,隐约有金色丝线在瞳孔中疯狂游走。她犹豫了一下,仍是抬起一只脚,准备跨过门槛,突然又收回脚,咳嗽一声,装模作样道:“我进来了哦。不说话就是不反对,对吧?也是,这本来就是陈平安的宅子,我跟他认识好多年了……你该不会听不懂我说的话吧?没关系,反正我们也没啥好聊的,我就是来看看这边,有没有缺什么东西,我们马上就要搬走了,很多物件都可以留给陈平安。你是不知道,这些年他过得很不容易啊。”絮絮叨叨,心心念念,让她和陈平安,像极了青梅竹马的少年少女。

稚圭走入屋子后,风平浪静,她径直走到小桌旁,坐在凳子上,眼角余光一直在那柄剑上打转。

与此同时,宁姚也掏出了陆沉留给陈平安的三张纸,细细揣摩,试图琢磨出一点门道来,只可惜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两遍,仍是不得其法,失望道:“这些字,写得真是没有……味道。”

她清楚记得,家乡的那堵长墙之上,断断续续有十八个字,皆是有人以剑刻就,每一个字都蕴含着镇压万妖的磅礴气势。

在她还是稚童的岁月里,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站在那些大字的某一笔画当中,举目眺望。故而对于小镇四字匾额“气冲斗牛”,她是真的看不上眼。

稚圭转过身,悄悄挺直纤细的腰肢,双手叠放在膝盖上,约莫是尽量让自己更像一位大家闺秀,面对着宁姚,笑眯眯柔声道:“唉,姑娘你也太不小心了。”

宁姚忍不住问道:“你是谁?”

稚圭哎呀一声,摸了摸自己胸口,故作惊讶:“姑娘你会说咱们这边的方言啊?”

宁姚又问道:“你有事?”

稚圭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长剑:“你的?”

宁姚皱眉不言语。

宁姚不说话,稚圭也无所谓,站起身走到墙角,看着木架上的瓶瓶罐罐,那些不值钱的家当,这个婢女看得很仔细。

当窑工学徒的时候,陈平安光脚走遍了小镇周围的山山水水,一个人去山上挖土、砍柴,上山下山跑得很快。只要别人肯教他东西,不管是粗浅入门的,还是晦涩难学的,他都会十二分力气去做,至于最后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不管,当然想管也管不着。就像姚老头教他烧瓷手艺,总是抠抠搜搜,从不愿意拿出真正的压箱底绝活,但只要是姚老头开口说过、出手做过,他就会做得异常认真。后来刘羡阳教他制作木弓、鱼竿等,他也同样学得一丝不苟。隔壁宋集薪说话向来刻薄,说他的这种习性,按照书上说的,叫作尽人事听天命,只可惜啊,他陈平安根本没有什么好命,既然如此,还不如混吃等死,破罐子破摔得了。

稚圭挥挥手,笑容灿烂道:“走啦走啦,姑娘你好好养伤,有需要就喊一声。我叫稚圭,住在隔壁院子。”

宁姚面无表情。

稚圭离开屋子,走到院子后,以屋内宁姚刚好能听到的嗓音,嘀咕道:“也没有多好看嘛。”

宁姚也有意无意轻轻说了一句:“这名字真俗气。”

稚圭关上院门的时候,有些用力,砰然作响。

宁姚重新闭目养神。

对于奇怪少女的造访,宁姚心无波澜。

不过她是真的很不喜欢这座小镇,尤其不喜欢来此寻求机缘的修行中人,钩心斗角,蝇营狗苟,说是仙人高人,只是站在山上的缘故,并非自身有多高。

在宁姚心中,大道不该如此小。

陈平安走出泥瓶巷后,阳光有些刺眼,他伸出右手遮在额头,轻轻呼出一口气。然后他开始慢跑,脚步轻快,哪怕已经多次穿街过巷,仍然毫不疲惫,毕竟对于习惯了上山下水的他来说,这点路程实在太不值一提。真正称得上艰辛的事情,是上山烧炭,一座龙窑每年需要用掉木炭两三万斤,尤其是大雨天的时候,住在山上砍柴烧炭,那真是遭罪,他曾经差点就死于一座建造时坍塌的炭窑里。陈平安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几乎都是体力活,也讲些技巧,但是入门之后,就纯粹是靠力气吃饭了,所以表面上的瘦小羸弱,只是假象,他拥有一种内在经受过千锤百炼后的精悍。

陈平安在一处十字巷口停下脚步,背靠墙壁,蹲下身,一手始终握拳,一手系紧草鞋。

这一刻,他心如止水,只是有些想念小镇上唯一的朋友刘羡阳。

那个家伙曾经神神秘秘跟陈平安炫耀,说他爷爷讲过一个故事,他爷爷小时候,亲眼看到过有人站在溪畔,只是小跑几步,就一步跃过了整条小溪。后来刘羡阳和陈平安去尝试,挑了一处溪面最窄的地段,两人同时后退助跑,同时起跳,结果比陈平安还大几岁的刘羡阳一跃之后,很快力竭落水,然后发现头顶有个黑影,嗖一下,继续向前,最终落在很远处。那之后,刘羡阳就再也没提过什么一步跨溪的神仙了。

那之后的之后,刘羡阳知道陈平安会经常自己去溪边,助跑,起跳,腾空,飞跃,摔落。陈平安一次比一次接近对岸,乐此不疲。

有一次忍不住偷偷远观,当刘羡阳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后,觉得那时候的黝黑少年,好像跟印象中的笨蛋不太一样。

陈平安飞跃溪水的时候,就像一只经常盘旋在小镇天空的捕蛇鹰。

苻南华见蔡金简有些兴致低落,便带着她四处随便走走,两人并肩而行,权且当作散心,间或谈些关于东宝瓶洲南方的奇闻逸事。蔡金简仍然有些强颜欢笑,不过比起离开泥瓶巷后的烦躁,心情确实好了许多。

她对于这位老龙城的贵公子,印象渐好。要知道老龙城虽然底蕴深厚,英才辈出,距离顶尖宗门只有一线之隔,照理说比二流垫底的云霞山要高出许多,但是云霞山这类传承有序、根正苗红的正统仙家,对老龙城这类偏居一隅的南方蛮夷,拥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若是以往遇见,不背后嘀咕一声南蛮子就算修养好的了。

蔡金简苦涩道:“苻兄,云根石虽是我们云霞山的命根子,但既然事先说定,我便不会赖账,哪怕倾家荡产,也会偿还给苻兄。”

苻南华安慰道:“顾璨家的机缘,是否已是板上钉钉的局面,目前还不好说。”

蔡金简脸色黯然,摇头道:“截江真君刘志茂,声名狼藉不假,手段却不弱,否则也没办法在书简湖占有一席之地。这桩机缘,强求不得了。一旦惹恼刘志茂,我如何扛得住一个旁门大真人的威势。怕就怕已经被刘志茂记恨上,一旦离开小镇,没了圣人坐镇和规矩约束,天晓得刘志茂会做出什么过激举动。想必苻兄在边境上,也看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山门这趟随我来此寻宝的扈从,实力不济,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苻南华笑道:“放心便是,哪怕是为了那十块云根石,我老龙城也会护送你安然回到云霞山。”

蔡金简转头朝他嫣然一笑,剪水秋瞳,脉脉含情。

苻南华颇为自得,习惯性地想要抚摸那块玉佩,却摸了一个空,才记起自己的老龙布雨佩,已经送给了那个叫宋集薪的少年。

蔡金简松了口气,走路的时候,脚步稍稍向左倾斜些许,于是她的肩头轻轻触碰了一下苻南华。

泥瓶巷之行,蔡金简做了一次计划外的押注,属于临时起意,却也小心权衡过,只不过事实证明她赌输了,代价就是十块价值连城的云根石,这让她对接下来的小镇之行,充满了焦虑,无形中也对苻南华产生了依赖感,或者说产生了赌徒心性,十块云根石是赌,五十块不一样是赌?赌赢了,狠狠赚一个盆满钵盈,赌输了……蔡金简觉得自己不会输,绝对不会,她可是云霞山修行天赋第一人蔡金简!修行路上,一帆风顺,境界提升,势如破竹,蔡金简不相信自己会在这条臭水沟翻船。

蔡金简心情好转的同时,感到大局已定的苻南华,也有了真正欣赏蔡仙子容貌身段的闲情逸致,不可否认,她是天生妩媚的女子,一旦与这种女子结为道侣,朝夕相处,无论修行还是床笫,皆可渐入佳境。

蔡金简曾被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大佬,亲口誉为“云根山风,飞天之姿”,言下之意,其实是极为难得的道侣人选。靠山吃山、做惯了生意的云霞老祖们,这些年不计代价栽培蔡金简,未尝没有待价而沽的私心,仙家联姻的天作之合,比起世俗王朝豪阀大姓的嫁娶,要更为慎重,看得也更加长远。

只是苻南华对云霞山实在没什么好感,将山门命运就放在蔡金简一个女人的肩头,实在不像话,这也是苻南华对云霞山观感不佳的原因所在。

苻南华提醒道:“万一宋集薪隔壁的少年,也是外边某方势力的选定之人,还留着那件本名瓷器,那么你这次出手,就会惹来麻烦,容易被人顺藤摸瓜,找到云霞山和你。再者,宋集薪主仆和截江真君刘志茂,都有可能察觉此事。”

蔡金简笑道:“苻兄可能专注于机缘线索,不曾在意此地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小镇当地出生之人,男孩在九岁的时候,若是没能被等了将近十年的‘买瓷人’找机会带离小镇,就意味着根骨先天不行,已经不太值钱,往后岁数越大,越廉价。那些宗门帮派与其一笔天价‘领养钱’,来当冤大头,显然远远不如用重金培养几个亲传子弟来得实惠。”

蔡金简一提起那个草鞋少年,就满心厌恶:“凡夫俗子就该有凡夫俗子的觉悟!”

苻南华尽量小心措辞,劝说道:“理是这个理,可是那少年见识短浅,哪里晓得你云霞山蔡仙子的尊贵,便是有所冒犯,教训一次也够了,何须两次出手。”

苻南华觉得蔡金简的悍然出手,事出反常必有妖,说不定暗藏玄机,与机缘有关,所以他希望套出些话来,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将她当作秋蝉,其实她才是黄雀。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