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美国人在干什么,为什么完全没有回音了?!”
指挥室里,各种消息蜂拥而至:“前线侦查彻底中断,自行火炮的炮兵支援已经很久没有来过”
“我方阵地被炮击的密度显著上升!”
“我们已经失去第一条防线和第二条防线的所有有效信息“米尔顿的军队不知道为什么,士气似乎极高。”
“前线传来士官的报告,说米尔顿那边一直在大喊『美国人死了』,前线將士士气一落千丈!
雷吉听著这些消息,看了看身边的那些废物一样的幕僚,深吸一口气,总结道:“无论有多么荒谬,有多么难以置信我们都必须做出这么一个假设了。”
“美国人,已经败在了米尔顿的手上。他们或许还在逃跑,或许已经全军覆灭,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已经失去了全部的战斗力。”
“这个消息,甚至很有可能已经在米尔顿的军中传出,所以他们的士气会这么高。”
一个幕僚难以置信的说道:“这怎么可能?米尔顿手上是一群什么人,凭什么可以打得过那群怪物一样的美国人?”
海豹可是在他们面前露过两手的!
差距之大,简直可以说是两个星球的人。
索洛拉指挥所的这些人想过海豹可能会被压制,甚至可能会无法完成战术目標,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海豹会团灭。
可就是这么强的海豹,被米尔顿悄无声息的抹去了。
从目前的情报来看,海豹小队的覆灭甚至很可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因为他们甚至来不及给指挥部传来哪怕几个字的警告。
仿佛米尔顿用橡皮擦在地图上擦了擦,海豹们就应声倒下。
,或许是 .——
他们到底遭遇到了什么?
米尔顿到底有多强大这样的对手真的可以战胜吗?他们在战前会议分析的那些,真的有用吗?米尔顿的后勤真的只能撑两三天?他们的防线真的能扛到援军到来?
最可怕的是,指挥所目前所有的决策,都只能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因为海豹的侦查小组覆灭后,米尔顿那边就全是“战爭迷雾”了!
一种极端恐怖的氛围在指挥室里凝聚。
当你真的在战场上面对米尔顿的时候,才能意识到他有多可怕,
因为他的可怕是“未知”的。
“下一步,要怎么打?”雷吉沉声问道,“都不要沉默了,米尔顿每时每刻都在推进,我们需要一个决策,一个新的决策!”
米尔顿现在的炮击强度实在太高,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將领请求支援!
旁边一位幕僚开口道:“我觉得,无非就是两条路—-撤退,或者不再和米尔顿野战一一我们最好再放弃一些防线,收缩兵力往后退到城区,组织巷战,依靠巷战来阻击米尔顿。”
“巷战是无解的,只要我们能打好巷战,米尔顿短时间內就一定拿不下索洛拉,我们就能拖到援军抵达但同样,我们的损失会非常非常惨重,巷战的烈度,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样高的。”
“当然,榴弹炮的位置可能就要更加往后,我们的指挥部也需要搬家。”
雷吉听完,问道:“我们的士兵有这种作战意志吗?”
现场鸦雀无声。
雷吉嘆了一口气,於是又开口道:“我有钱,我有美元,我有黄金告诉士兵们,只要打贏这一场,赚的钱足够他们到迈阿密的海滩上晒一辈子的太阳,这样可以吗?我不要求你们打贏米尔顿,只是拖住他,拖到援军到来,这个目標不算艰难吧?”
“別忘了,我们在湖上还有一些水军力量,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的支援。”
“局势还没有那么艰难至少对各位来说,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吗?”
听到有钱,不少人眼晴一亮。
他们其中很多人不愿意打,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手下的很多兵,是带著“私兵”性质的。
能贏或者能混的仗还好,一旦出现可能有大量伤亡,且对军官个人没有多少回报的大战,他们的私心就会开始作票。
谁愿意牺牲那么多“自己人”,帮“別人”打仗啊?
除非,除非能看到明显的回报。
比如说,打完这一仗,就能给军官赚到足够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钱。
那手下死多少人就不重要了,他们也从来没想过把大头兵也一起带出去。
开什么玩笑,就算是自己的家人都未必能全部带出去,这些大头兵是死是活和他们有什么关係>i
雷吉当然明白这种旧军阀的军官和士兵关係,精准的激活了中层军官们的士气。
至於他们要怎么激励底层士兵的士气,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其中一个军官当即举手表示:“没问题,我可以!告诉我该守哪一块区域,我保证米尔顿的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