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连上四疏(抱歉,定时错了)

为此隆庆皇帝还大方了一回,从内帑拨出一大笔钱用来兴建皇家医学院。

苏泽紧接着又再次上疏。

《请教育专务大臣兼领卫生福利事务疏》

苏泽援引明初的惠民药局制度,对大明的福利制度现状提出批评。

“惠民药局三十七府缺医,养济院虚占田亩九万亩而鳏寡饿毙。”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设置的官府体系中,养济院负责收养孤儿,惠民药局提供廉价药材,这两个部门都有专门的官田,用来支撑这个两个部门的运转。

但是在明代中期以来,朝廷出现一种“节流”思潮,开始大规模出售官田。

结果是虽然缓解了财政紧张,但是杀鸡取卵的行为,让后世的地方官府几近破产。

地方官府破产,最先砍的就是养济院惠民药局这类的机构。

这两个太祖亲设的机构,在嘉靖朝就已经形同虚设了。

朝廷上下自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苏泽虽然抨击这个现象,但是他明白地方官府没钱是事实。

苏泽提出,在开征商税的地区,重设养济院和惠民药局,让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然后苏泽又写道:

“《周礼》设疾医掌万民之疾疠,汉制遣大医巡行郡国。今大明亿兆黎庶,竟无堂司专恤!”

地方上不关注民生,朝廷的顶层设计还是有问题!

堂堂大明,竟然没有专司万民福祉的衙门。

比如惠民药局,上级没有对接的官署,朝廷也没有专门考核管理衙门,如果仅仅是复设,那药局也缺乏管理,最后也会浪费朝廷的税收。

所以苏泽提出,请教育专务大臣殷士儋再辛苦一下,兼领卫生福利事务。

这份奏疏皇帝和内阁自然不会阻拦。

苏泽连续几份奏疏,讨论的都是民生的事务。

引起争议的抬升阁权的奏疏,是被皇帝直接通过的。

六科被内阁用考成法约束着,都察院坐镇海瑞,言官还没反应过来,奏疏就已经通过了。

既然皇帝都不反对,外朝也没能掀起风浪。

然后就是保生医局抗疫成功,京师欢腾,大家也就忘记这茬子事情了。

奇迹般的,通政司没有遭遇奏疏轰炸!

通政使李一元心情大好,又觉得自己过于神神叨叨,命人将撕掉的“今日无事”重新装裱起来。

就在通政使李一元欣赏自己的墨宝的时候,经历官徐叔礼又带来了一些奏疏。

“有什么重要的奏疏吗?”

“今日有殷阁老的推辞奏疏。”

“哦,那就是走个程序,直接递送入宫吧。”

苏泽请求给教务专务大臣殷士儋加一加担子,殷士儋上书请辞婉拒,这也是大明的政治惯例。

皇帝给大官的时候,都要辞让一番,这属于公文程序。

殷士儋就是上书说一下自己“能力不行,事务繁忙”,请求皇帝“另请高明”。

皇帝则安慰一下,下旨称赞一下殷士儋,让“爱卿加一加担子”。

这种流程李一元见得多了。

就在这个时候,徐叔礼见到了李一元桌子上的“今日无事”四个字,他心中咯噔了一下,张了张嘴但是很快又闭上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