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九卿衙门也不服气,明明你内阁才是个草台班子,凭什么能够节制我们?
咱大明设立六部九卿衙门的时候,你内阁连个编制都没有呢!
阁部权力之争,也是历朝历代政治斗争的一股暗线,绵延至今。
“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这等于强化了内阁对六部九卿衙门的控制,明确了内阁统领六部九卿衙门的地位!
这样一来,必然遭到“部权派”的反对。
此外还有司礼监。
想到这里,李一元更是麻了。
可骂完了之后,李一元又开始思考起来。
这份奏疏是内阁授意,还是苏泽自己的想法?
不可能是内阁的授意。
李一元开始分析。
隆庆皇帝还是舍得放权的,可以说苏泽所提的,“七品以下官员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门的日常庶务”,一直都是掌握在内阁手里的,司礼监也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公务反对。
隆庆皇帝的内阁,和司礼监配合默契,没有出现过内外廷的争斗。
眼下皇帝身体不好,甚至连更大的权利都让出来了,内阁其实没有理由授意苏泽多此一举。
退一万步,就算是皇帝驾崩了,太子年幼,秉政的权力还在内阁手里。
有这个动机,扩大内阁权力的,只有未来要入阁的苏泽了。
可是行得通吗?
李一元并不知道。
但是在他看来,苏泽选择的时机还是非常巧妙的。
天横行,苏泽以防疫为理由,减少内外朝的公文往来,这本身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至于天疫情结束之后,还要不要继续执行这个政策,那就看皇帝会不会废止了。
以李一元对于这位皇帝的了解,一旦通过了,皇帝大概不会废止。
毕竟不是所有皇帝都是太祖朱元璋那样的权力狂,如果所有皇帝都这么重视皇权,那也不会出现内阁了。
苏泽在这时候上书也是正好。
对于内阁体系的改革,都只能由内阁之外的人提出来。
这也是很常见的政治惯例,总不能自己上书请求给自己升官吧?
但是大明官场上又有这样的一个bug。
能够提出来对内阁体制改革的,都是阁臣一级的重臣了,他们因为自己就是内阁成员,无法提出对内阁进行改革。
而内阁之外的大臣,因为自身份量不够,也无法上书请求改革内阁制度。
这样的结果,就是内阁这样一套原本当做秘书机关的“不正规”机构,就这样成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
入阁也成了那些科举卷王们的最终努力目标。
也不是没人想要对内阁进行改革。
内阁权力和实际功能不匹配,阁臣施政的掣肘太多,这算是大明的历史问题了。
很多大臣也都提出过要改革内阁,将内阁的权力制度化规范化,而不是这么糊弄着。
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改革措施都宣告失败。
而苏泽似乎就卡在了这个微妙的位置。
他不是阁臣,所以可以畅所欲言的提出对内阁的改革。